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2 / 2)

王應熊奏道:“首輔所言甚是!臣亦覺裁撤欠妥!今聖上已遣錦衣前往,更兼有右都禦史這等重臣主持肅貪之事,兩淮一事應能妥善解決;可若是依聖上所言,取消鹽引、鹽課,其中有利益牽涉者甚眾,在其私利受損之情形下,恐引起不可料之禍患!還望聖上勿要因一時意氣而匆忙決斷!”

畢竟是閣老,雖然能力欠缺,但凡事都要站在朝廷的高度考慮,王應熊自然會想到皇帝的舉措有可能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一直冷眼旁觀的兵部尚書楊嗣昌出列奏道:“臣不讚同兩位閣老之言!兩淮之弊聖上已是講的甚為明了!現今剿賊安民都需海量錢糧,兩淮鹽課隻納銀五十萬兩,承平時節勉強尚可,但從淮安一案中可知,其利遠不止此!若想獲其利就需得果決!亂世需重典!逮治貪瀆之時也要革新除弊!聖上定詳知其中內情,否則怎會做出如此斷然之舉!臣讚同裁撤廢除淮鹽一事!”

楊嗣昌也是七竅玲瓏的心肝,他楊家在兩淮並無利益糾葛,裁不裁撤,廢不廢除與他無幹,所以他打算在一邊瞧熱鬧就行。

但當他看到崇禎先是拋出淮安窩案引發群臣對兩淮的不滿,後又隱晦的指出,兩淮鹽課本可以更多,然後內帑、太倉受益後,京師官吏的待遇將會有更大的提高,接著順勢將裁撤廢除之策放出來後,他心裏頓時明白,皇帝這是想把大明鹽利徹底掌控在自家手中。

既然知道皇帝的目的,那當然就要順著聖意去表演了。

崇禎讚許的衝著楊嗣昌點了點頭,溫言道:“楊卿之言甚合朕意。卿上任本兵之後勤勉盡職,朕亦是看在眼中;卿之才幹足可依托,兵部交於你手朕甚是放心!”

崇禎當然不知楊嗣昌心中所想,但楊嗣昌的話很合他的心意。

自己從後世而來,當然知道鹽利有多麼的豐厚,在財政捉襟見肘之時,才處心積慮的想把鹽利全部收歸己有。

可人家楊嗣昌身處局中,竟然能得出自己知道內情的結論,這讓他不得不承認,絕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自己隻不過是比他們多了一份見識和眼界而已。

真要論智商的話,假如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大明人,一輩子也達不到人家的高度。

楊嗣昌心滿意足的退回班列,皇帝的褒獎才是升遷的根本,別人意見再大也沒屁用。一家人暗地裏把老溫罵的肉都臭了,可人家照樣在首輔位子上待著。關鍵就是老溫能體察聖意,隻要聖眷不衰,首輔的位子就會一致穩固下去。

要說能爬到高位的人,那可真都是精英,一個個粘上毛比猴子都精。

吏部左侍郎周雲也站了出來,他看到崇禎對楊嗣昌的溫言安撫,那就說明楊嗣昌猜對了皇帝的意圖。

他慷慨激昂的表態道:“臣附議本兵之言!淮鹽之利不能握與私人之手!淮安提舉司官吏貪腐,吏部對其缺少有效監督,臣負有不可推卸之責!當下京師吏治已現清明之色,這皆賴聖上勵精圖治之舉!吏部正在製定相關章程,爭取將京師治吏之經驗推廣到大明全境!使聖上子民免受酷吏之害!”

這種赤裸裸的馬屁行為自是引起大家暗自鄙視,不過崇禎倒是覺得周雲這人不錯,能把淮鹽的話題扯到吏治上,有前途。

崇禎開口道:“周卿既有改變吏治之雄心,那就好好去做,有疑難之事多與內閣溝通;隻要對大明有利,朕自是會全力支持!”

人家既然選邊站了,自己當然要有個態度,不能讓人家熱臉貼涼屁股不是?

周雲暗自得意,神情莊重的施禮退回。皇帝能所有回應,說明自己猜對了,這就給聖上留了個好印象,在扶正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隻是現在還沒看出到底誰是自己的競爭者,沒法趁機給對方上點眼藥,著實可惜。

崇禎看向一旁默不作聲的侯恂,出言問道:“淮鹽一事戶部最有話語權,侯卿到底是何態度?”

這是逼著老侯表態了,隻要戶部尚書同意,其餘外行說話就沒多少說服力了。

侯恂遲疑了一下出列奏道:“聖上之舉確有可行之處,隻要將來鹽課比現下要多,那將鹽利收回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臣亦覺王閣老之言甚為有理,臣以為為了安定起見,徐徐圖之較好!”

崇禎選擇性的無視了他的徐徐圖之,果斷拍板道:“好!既然戶部也讚同朕的策略,那就這麼定了!即日起,裁撤都轉運鹽使司,廢除鹽引鹽課!”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9364/448535442.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