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認識到想要大力發展國內經濟,首先要把江南一帶的手工業發展起來,以點帶麵促進其周邊地區逐漸發展,逐步擺脫大明目前這種自給自足的落後的小農經濟方式後,朱由檢開始思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引導和參與這種改革。
大張旗鼓的宣傳開海已無必要。悄無聲息的參與進去,推動其大步向前才是最重要的,形式無所謂。
在朝廷日漸式微、權威大不如前的現在,原先的許多律令早已形同虛設。
朝廷的海禁政策早已名存實亡,已無必要再去與朝臣打口水仗了。
現在要是在朝堂言及開海,必會遭到東林黨的激烈反對。
因為他們所代表的江南士紳才是海禁的受益者,蠱惑朝廷禁海的正是這個利益集團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遠銷海外及各地的商品就是江南產出的,而大大小小的分銷商人就是這個利益集團的主要組成部分。
有了官麵上的禁海政策,江南商人就有理由將那些想從海貿中賺錢的其他省份的商人排除在外。
但朝廷要是放開海禁,那他們就沒了堂而皇之拒他人於門外的理由。壟斷才是暴利的來源,為了維持這種暴利,所以他們會用各種理由,製造各種事端來反對朝廷開海。
浙江、福建、廣東附近的洋麵上,每年有上萬艘大小船隻往來各國,若是按律的話,這些景象根本不可能存在。
這些商船其實大都是反對開海的江南士紳擁有的。
但是要有更多的資本和人員參與進來,加大拓展市場的力度,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打破某個集團的壟斷行徑,這才是能給大明經濟帶來更多活力,並且使更多人從中受益的合理商業行為。
四海商行的出現將會一定程度上打破這種壟斷行為。因為背景太過深厚,相信沒人敢對四海商行的介入設置障礙。若是有人敢那樣做的話,正好給了四海商行擴展勢力的好機會。
隻有增加資本投入才能組織大規模的生產,擴大外銷產品的規模和數量。盡量多的占有域外新興市場,才會換來更多的真金白銀。
現在江南地區雖然各種作坊林立,但規模都很小。大者數十人,小者十幾人,更多的是家庭作坊,就這樣聚沙成塔式的日積夜累,最後被商人收集在一起再銷往海外或大明各地。
這種現象的產生有多方麵的原因。
小農經濟意識、思想不夠開放、小富即安;地方官府不支持;想要擴大再生產缺乏足夠的資金;賺來的銀子沒有再投入產業當中,而是置辦成田產,這些都是最主要的製約因素。
其他方麵想要改變相對還比較容易,朱由檢可以通過投資引導或者強製命令加以解決。
但思想上的禁錮,眼界不夠開闊是最難改變的。
現在不同於後世信息爆炸的年代,這個時代的人對新生事物和過激的思想都是非常抵觸的。
這種傳統和守舊的狀況,主要是識字率過低,文盲占據絕大多數造成的。
一個人隻有讀書明理,才能獲取大量的知識,眼界和思想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
現在還無法在全大明開展掃盲運動,朱由檢隻能用漸進式的方法逐步去改變這種狀況。
在朱由檢的授意下,錦衣衛和東廠率先在本司開始了掃盲運動。
這項運動由王承恩和駱養性主導。東廠與錦衣衛分別聘請了若幹名中試無望、平日靠著給別人寫家書和教授幾名孩童為生的老童生和落第秀才,許以數倍於他們常年所得的重金,在本司內強製性的開始掃盲。
朱由檢並未要求這些人員都能達到秀才的水準,但要求必須認識五百以上,一千個以下的常用字,能夠辨識和書寫相關的公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