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2 / 3)

劉國能恭恭敬敬的施禮後退出李方的營帳,心中暗想:他娘的這幫大頭巾比自己這個反賊心還要狠,自己還想著將羅汝才、賀一龍直接殺了,那一千餘並入自己手下呢,他奶奶的,以後得離讀書人遠遠的才行。

晚上戌時左右,單獨紮營在安平堡外的羅汝才、賀一龍部下的營帳紛紛燃起了大火,在王二娃等人的指揮下,數百名弓手將火箭射到百十座的營帳上。這千餘流賊奔波數日早就疲憊不堪,天一黑就已入帳酣睡起來,突如其來的大火和箭隻讓很多人在夢中便一命嗚呼,少數驚醒的賊人穿著貼身衣褲驚叫著跑出營帳,但都遭到無情的射殺。一刻鍾之後,大火熄滅,王二娃命五百刀盾手進場補刀。

羅汝才與賀一龍早就被放翻後捆綁起來,幾十名親信也被斬殺殆盡。賀一龍和羅汝才在不解與憤怒中大罵不止,他們不明白闖塌天搞的是哪一出。待到王二娃吩咐將二人的嘴巴用破布堵住,然後得意洋洋的告知二人,劉國能已經率部歸降朝廷,他倆就是投名狀時,羅汝才與賀一龍低頭嘿然不語。

李方安排一人回去報信,另外三人則是守著關押二人的營帳,不許任何人靠近,這份功勞是屬於方孔炤的。

黃茅關上的李定國渾身浴血,奮力一槍刺中一名攀爬上來的官軍後迅速掃視一眼,發現周圍已經有大批的官軍爬上了關牆,自己的手下已經失去了抵抗之力,紛紛從牆上的石階上逃下後奔向後麵的山上。李定國知道大勢已去,長歎一聲後轉身踏上石階跟在手下人後麵逃往山頂。

當初潘獨鼇、徐以顯建議張獻忠堅守竹山縣城時,李定國便竭力反對。

他對張獻忠建言道:俺們多年來就是因為四處攻伐,實力方才越來越大;守城不是獻營的長處,遊擊作戰才是獻營的拿手本事;現在以己之短就敵之長,實乃取死之道!眼下要麼放棄竹山、竹溪,繼續遊動作戰;要麼全部退守黃茅關,若是守不住還可以翻山而走。

張獻忠聽後也有些猶豫,他知道李定國對於戰陣有著卓越的見識,並且講的也很有道理,獻營所長就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守城可是從來沒有過。

潘獨鼇對李定國的話嗤之以鼻孔,他對張獻忠說道:“大王若想成就大事,須得據有一城一地方可。若是還如從前那般四處流竄,何來的民心歸附?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此次隻要守住竹山、擊退官軍,那此地百姓將會看到大王所擁之實力,從此便會對大王真心信服,大王的名氣也將會慢慢傳開。到時隻要大王拿出些許錢糧放於百姓,那此等民眾便會感恩戴德,大王便會在竹山、竹溪兩地站穩腳跟,將來組織民眾開荒拓田、積蓄糧草、招兵買馬,數年之內整個鄖南便會盡數大王所有!”

徐以顯也趁勢道:“現今大明朝廷已是四麵楚歌,衰敗之勢日顯。各地義軍已成燎原之勢,官軍不可能隻盯著大王一處,他們還要與別股義軍交戰!況且此戰若勝,以官軍喜弱畏強之慣例,再要組織強軍來襲,那還不知哪年哪月。到時我獻營早已壯大無比,或往蜀中,或依然於此發展,何懼其來?此戰絕不可退避,須得打出名氣不可!”

兩人的一番言論也不無道理,張獻忠猶豫再三後決定還是聽從兩位軍師之言,留守竹山縣城。

但為了保險起見,張獻忠還是決定留下後路。一旦官軍攻勢凶猛,縣城守不住,那就從西門外的堵水橋退往黃茅關。堵水橋和黃茅關要留人守禦,以確保退路無憂。

李定國、孫可望苦苦相勸之下也未能改變義父的決定,無奈之下隻得分領了守橋守關的重任。

張獻忠的布置若是在原先的曆史中也能說得過去。曆史上的官軍確如潘、徐二人所言,少有韌性十足之軍,並且基本沒有號令嚴明的數萬大軍合圍剿賊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