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1 / 3)

周王朱恭枵基本答應了朱由檢開出的條件,但提出要進京麵聖後詳談。

在奏本中,路雋將怎麼和周王府長史孫三省聯係上,如何說服對方站在朝廷一麵勸說周王,以及自己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將周王徹底打動等等行為做了詳盡說明。

朱由檢對路雋之舉大為激賞,雖然裏麵的內容稍顯誇張。

能動腦子具體辦事的官員在大明屬於鳳毛麟角,誇張一些是可以接受的。

整個大明官場的官員很少有具備行政能力之人,簡單說就是,缺乏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

他們雖然自幼便熟讀四書五經,通曉各類典故,但缺乏基本的邏輯判斷能力,以及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基本分析的能力。

因為經書裏並沒教他們如何具體做事,頂多是一些微言大義之類的唯心思想,基本都是高大上、形而上的東西,百無一用是書生貌似就這麼來的。

絕大多數官員平日把心思都花在了斂財貪色、吟詩作對、與當地士紳官紳處理好關係、如何找靠山往上爬這幾方麵上。

總起來講就是,不會做事,隻會空談。隻牟私利,無視民間。

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縮手縮腳。

像路雋這種遇事能通過一些手段去解決問題的人實在太少了。不管此事最終結果如何,但至少路雋是努力了,這就非常值得肯定。

此類官員應該予以拔擢升賞,以便激勵更多官員多做實事,少些空談。

不是都說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嗎?

該怎麼升賞呢?

朱由檢心裏忽然一動。

鄖陽巡撫宋某年老體衰,聖上憫其年邁不易,特準致仕。

臣雖年邁,但精力遠勝同輩,尚願為聖上分憂,為朝廷效力。

俺沒說要致仕啊,為何準俺致仕?有沒有搞錯?俺銀子還沒撈夠呢。

是,你是沒上本請求致仕,你是被致仕了。

回家養老去吧,再囉嗦小心錦衣上門。

開封府知府路某於任上體恤子民,勇於任事,擢其為鄖陽巡撫,望該員不負聖望,戒驕戒滿,勤勉職事,效陝西屯田安民之例用心任事,以待後來。

嗯。

就這麼著。

以待後來這句話不難理解,就差明著說:路雋你好好做,將來的前程不止於巡撫,朕看好你喲。

有希望才會有動力,相信路雋知道如何去做,孫傳庭於陝西屯田大獲成功一事已有聖旨明發天下,照著去做就行了。

鄖陽窮點,但人口也少,根據當地情況再決定如何著手就可。

路雋奏本中提到的孫三省引起了朱由檢的注意。他和路雋在此事上一內一外,竭盡全力勸說朱恭枵後終於讓其態度鬆動,這屬於合作共贏的典範。

孫三省不具備給皇帝上本的資格,朱由檢對其與周王如何交談一無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孫三省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路雋是主謀,那麼孫三省就是執行者。

看來應該是個執行力不錯的人物。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讓他打發人去吏部調取孫三省的檔案。再就是去知會駱養性,派人連夜前往開封,暗中與孫三省見一麵,詳細詢問具體過程。

至於朱恭枵想進京麵聖,那就來吧,讓勇衛營派遣三百人前往開封護衛周王,叫李二喜帶隊走一趟。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來,將事情交代下去,並特意叮囑他:前往開封時先考察好,記住哪裏的州縣窮困;將來陪著周王返京時就帶著他去看一下,讓一輩子沒出城的這位親王看看,民間的百姓是如何的淒慘,自己這個皇帝是多麼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