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1 / 2)

自從努爾哈赤以十三福鎧甲起兵造反以來,八旗兵對陣明軍便幾無敗績。

正是這十餘年來明軍不斷地送人頭、送裝備,再有像晉商這樣的無恥奸商暗中襄助,才讓八旗上下在與明軍對陣時充滿了驕傲和自信。

曆史的發展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

明軍的一場場慘敗,與大明體製的腐朽沒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其中的很多原因紛繁複雜,種種因素疊加,導致了大明必然滅亡。

至於偶然,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當屬烽火戲諸侯了。

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有事沒事就點烽火玩,最終導致西周王朝轟然倒塌。

自古以來許許多多的大事件,都是由偶然發生的小事引發的。

曆史大部分時間像是個不苟言笑的中年人,給人一種很靠譜的感覺。但他有時卻又像稚嫩頑劣的孩童一般,往往一個無意中的小小舉動,便會造成慘烈的後果和結局。

孫傳庭等三人在奏報中將最近剛剛結束的戰事做了簡略彙報。

在花了近兩天時間填埋和清理完清軍留下的工事後,以車營為先導,秦軍和白杆兵為後隊的明軍繼續北上追敵,秦軍張遠部則被孫傳庭留下,擔負起看守輜重營地的任務。

孫傳庭本以為清軍主力已經走遠,陳奇瑜整合的萬餘人馬是決計擋不住數萬北返清軍的。

沒想到的是,陳奇瑜采用了與清軍如出一轍的策略:挖壕築牆,以綿延數裏的防禦工事來延緩清軍北撤的步伐。

陳奇瑜留下雷聲部在北麵部下防禦陣型,以防後路被清軍偷襲,然後他親自指揮衛川與張先部依托工事,對北撤的清軍展開了阻擊戰。

在嚐試過強突無果後,清軍驅趕包衣冒著明軍火銃與虎蹲炮的轟擊開始填壕推牆,在包衣們死傷無數的情況下逐漸將明軍的工事慢慢推平。

多爾袞調派五千名兩白旗士卒進入東側山林,企圖繞過明軍的防禦工事,從側麵對明軍展開攻擊。

此時負責後路防禦的雷聲部傳來警迅,萬餘清軍已經南下至防線十裏處,準備接應南路清軍主力,這樣一來,陳奇瑜所率的萬餘人就麵臨著被清軍三路夾擊的危險。

而駐紮與鬆山的洪承疇在接到雷聲南下前的稟報後,又偵知一萬清軍從自己眼皮底下向南而去,這很明顯的意味著清軍主力在前方吃了大虧,正謀求撤回到鬆錦一線。

洪承疇與沈世玉商議一番之後,做出了領兵突擊這股清軍後路的決定。

本來一向謹慎的洪承疇並不想有如此冒險的舉動,但現在的形勢下已經由不得他按兵不動了。

雖說按照兵部的部屬,他的主責就是守好城池便可,但眼看著一路路的清軍持續南下,並且局勢已經朝著對明軍極為有利的方向發展著,這個時候再不拿出點動作來,那將來敘功的時候,他很可能就會排在後麵了。

在經過縝密的分析後,洪承疇決定領兵出城,對清軍展開攻擊。

在留下沈世玉帶兩千人守城後,洪承疇率六千人出鬆山城,彙合了大興堡、威遠堡、定遼堡等鬆山周邊數座堡城裏的京營兵馬,尾隨清軍南去。

洪承疇並沒有調派錦州城裏的遼西兵馬,隻是派人向祖大壽通傳了軍情,至於祖大壽如何去做那就是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