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三章 談詩論對(1 / 3)

李程钜拋出的球沒人接,隻好繼續陪著對方把戲演下去。於是,他把黃巢的詩解讀了一番:“黃巢的這首詩意境很特別,你看,‘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表現出了一種全新的思想境界。自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高傲世的隱士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征。黃巢的菊花詩,卻第一句寫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菊花迎風霜開放,固然顯出它的勁節,但時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難來’,卻是極大的憾事。在颯颯秋風中,菊花似乎帶著寒意,散發著一種幽冷的清香,不像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開放的百花那樣香豔四溢濃香撲鼻,因此蝴蝶也就難得飛來了。詩人就想,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讓菊花和百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黃巢既讚賞菊花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遇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誌要徹底加以改變。這種立意,在文人的詠菊詩中並不多見。”

李程钜對黃巢的菊花詩太熟悉了,講起來頭頭是道。事實上,胡誌誠對黃巢的菊花詩也是背得滾瓜爛熟的,但是,他卻不能像李先生這樣講出那麼多道道來。聽著李先生講解詩意,胡誌誠竟覺得很享受,便鼓勵李先生繼續講下去。

李程钜似乎也覺得找到了知音,於是繼續興趣盎然地講解著詩意:“在一般文人的筆下,詠歎菊花,通常總是引起一種感情:那就是孤芳自賞。黃巢卻有別於此。在他看來,蕊寒香冷是因為菊花開放在寒冷的季節,他自不免為菊花的開不逢時而惋惜。所謂‘他年我若為青帝’,就是黃巢要建立自己的天下。因為有了這層意蘊,使得黃巢的菊花詩與和一般文人的菊花詩大為不同,其意境更為雄健,其思想更為深遠。”

胡誌誠聽到此處,深為感佩,便不住的點頭。

李程钜得到鼓勵,便繼續說:“也許黃巢是這麼想的,菊花和桃花同為百花之一,理應享受同樣的待遇,換句話說,天下所有的百姓都應該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裏。,菊花獨處寒秋,蕊寒香冷,實在是天公極大的不公。因此他決心要讓菊花同桃花一樣享受春天的溫暖。這首詩表現了黃巢有一種希望天下大同的平等思想。”

“沒想到普普通通的一首古人的詩,李先生竟能解讀得如此絕妙,李先生是不是也感同身受啊?”胡誌誠此時是在由衷的讚歎了。

李程钜已經看出胡誌誠是真心喜歡這首詩的,於是,他繼續說:“麵對一首古人的詩,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關鍵是看讀詩的人的情懷。”

聽到這裏,胡誌誠試探著說:“我聽說黃巢還有另外一首菊花詩,是嗎,李先生?”

李程钜麵露笑容:“鍾老板,誰說你不懂詩,看來我們是同道中人吧?”

胡誌誠心中還是有所防備,便說:“在李先生麵前,我可不敢造次。在孔夫子麵前賣文章,我要被人笑掉大牙的。”

“讀書人在一起談詩論對,是高雅之事,誰敢笑話。”李程钜聽到鍾老板說黃巢有第二首菊花詩,心中早已明白,眼前這個人就是他苦苦待待的人,於是他興奮地說,“黃巢確實有第二首菊花詩。他的第二首菊花詩是考進士不中以後,於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寫的。黃巢借詩言誌,用眾花凋謝暗喻當時的統治者必然失敗。詩中用黃金甲比喻菊花,黃金甲一語雙關,一是形容菊花花瓣片片金黃,另一層意思是比喻當時義軍的戰服。黃巢出身鹽商,在那個時代是不準當官的,因此,黃巢參加科舉考試屢試不第,萌生了參加義軍的想法。後來他果然率眾參加王仙芝的義軍,王仙芝死後被推為義軍頭領,得以統領全軍,號衝天大將軍。”

“衝天大將軍!這名號真響亮”胡誌誠笑了起來。他已經明顯感覺到李先生正步步引導他說出黃巢的另外一首菊花詩,於是笑了笑說,“我記起了黃巢的第二首菊花詩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衝天大將軍’正是取自菊花詩中的‘衝天香陣透長安’之句,是這樣嗎,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