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譽還是呆了三日便走了,隻是他剛剛離開,郢國國君的詔書就到了九華山。說是郢國國君剛剛繼位,大赦天下不說,還要吃齋念佛四十九天,為天下百姓祈福,特招一千名僧尼入宮,陪著他一起誦經。
而這九華山上的淨雲庵是有名的庵堂,當然不能少派了人,除了看門留守的六個姑子,庵裏所有的尼姑全部被請上了馬車,直奔安陽城。
我不禁感歎,這柴康果真是做了國君,脾氣秉性也會變,他以前可不會如此勞民傷財,若是想見我,子譽不是年年都能過來麼?若真是為了天下百姓,何必這麼勞師動眾,心誠便可。
馬車晝夜不停的趕了八天,沿路有早已備好的換乘馬匹和飲水飯食,我們除了吃飯和解決生理需要幾乎是沒有在路上停過的,一路顛簸等到了都城門口,我都快要散架了。
馬車停在城門外,有護衛來告訴我說,這馬車太多而且大,進城不便,讓我們在此處更換軟轎,會有宮人將我們抬進王宮。我挑開簾子,看見師太她們都已經下了車,便也起身讓冬青扶我下來。
城門口擺放了很多小轎子,均是四人抬的素色輕轎,是給上了年紀的師傅們乘坐的。其中有一頂轎子高大而華麗,黃緞紅邊,八人抬轎,一看便知不是給尋常人坐的。我被護衛引路到這頂轎子前,抬轎的人壓低轎杠,抬起轎簾,請我入轎。
我正想彎身進轎,卻聽得城門大開,馬蹄嗒嗒,隨著一陣煙塵落定,柴康已經站在我麵前,城門外呼啦啦跪倒一片,高喊國君千歲。
三年未見,他似乎更健壯了些,紫色王袍穿在他身上瀟灑俊逸,不失威嚴。他將暗黃色的大氅脫下來,披在我肩頭,說:“盈兒,我接你回宮。”
我衝他笑了笑,說:“王兄大喜,小妹還沒來得及道賀呢。這幾日能留在宮中,我一定好好陪王兄念經,替王兄祈福。”
他臉色變了變,將我扶進轎子,說:“不急,你一路辛苦,先休整一番。”他放下轎簾,命人起轎。
我不知道他將師太她們安排在哪間院子裏,而我又住進了靈喜宮。宮裏的陳設擺件都沒有動過,雖然我隻在這裏住過三日,但三年後這裏絲毫未變。
我和冬青梳洗幹淨,想去尋找師太她們,剛走到宮門口,就有人來稟報,說是王後和夫人們來拜見公主。我瞬時頭都大了,不見是不行的,但見了麵我要用什麼身份接待她們呢?是公主,還是尼姑?
我和冬青在院中站定,見宮人引著三位婦人走過來,按著衣著打扮,我還是能分得出誰是王後的,那兩位夫人也是郢國出了名的千金,一位是將軍的愛女章瀛,一位是戶部尚書的孫女謝愛環,年幼時也曾見過幾麵。
我深吸口氣,壓了壓心,上前以僧人禮對她們打著偈語:“阿彌陀佛,貧尼淨安,參見王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