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曲線(1 / 2)

馬隆之死是司馬炎的策劃,這其實隻是王迪的個人猜測。

因為傳過來的官方消息,或者說是長安方麵的單方麵新聞發布會上,司馬炎將幕後黑手判定為司馬攸。理由是相當的令人無語:馬隆長期以來和司馬炎保持著親密的合作關係,結果為司馬攸所不喜,屢次要將其召回,馬隆將軍一直以民族大業為己任,拒絕返回,堅持紮根於大西北,最後,還是迫於重重壓力,不得不返回並州,結果,在返回途中不幸中伏,根據中央的調查,設下埋伏的,不僅是可惡的異族,更有司馬攸親信的身影,正是他們出賣了馬將軍的行蹤,雖沒有直接上陣,卻扮演了元凶的角色……

這份官方聲明是十分無恥的,放在別人身上可能太可笑了,但是,在馬隆身上卻可以自圓其說,因為人家本來就很軸,不會討領導的歡心,司馬攸把他扔在這裏也不是什麼器重和不拘一格降人才,主要是因為這活太髒太累還沒有好處,嫡係將領們都不願意來,但是,幫襯司馬炎這事還必須有人去做,於是,就讓聲名不顯,地位低微的馬隆去打前站了。沒曾想,一炮打響,天下皆知,結果,神奇起來的馬隆同學……依舊不會做人,麵對司馬攸方麵傳達來的多個條令,都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緣故婉拒,大有割據一方的軍閥氣勢,所以,要說司馬攸和馬隆之間矛盾重重,是很令人信服的——呃,就像孫皓和王迪之間一樣,表麵上和和氣氣,實際上,私底下的齷齪關係,基本上地球人都知道。

而司馬炎膽敢把髒水潑在司馬攸的身上,聲明之中最“確鑿”的證據就是,馬隆別看在雍涼二州活動,司馬炎和皇帝也是他的主管領導,但是,人家的活動自主空間極大,基本上是友軍配合作戰的身份,司馬炎,是指揮不動的,所以,很多的詳細方案,都是出自馬隆之手(當然,你馬隆聽不聽話,是不是大事小情都和司馬攸說就不知道了,反正自己頭上的鍋已經甩完),包括這次回師並州,兵分三路,具體其人在哪一隊,路線行程,司馬炎都不知道,人家馬隆是沒說,要說也是跟司馬攸彙報,所以,不出事則罷,出事了,還是這種明顯的內鬼行動出事,擺明了就是你司馬攸看不慣馬隆,下了黑手,然後惡人先告狀誣陷我——為了防止被你惡人先告狀,那麼我就先調查出確鑿證據以示天下好了。這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所以,有了這種陰暗的想法(王迪的想法一向有些陰暗和腹黑,因為當年是被教材裏麵的魯迅文章深深洗腦過的,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的文章裏麵曾經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凶殘到這地步”,亂世之中,混到頂層的人精們,能有聖母存在嗎?總之,懷疑就對了)之後,王迪對這份聲明是一個字都不相信的,更不會因為司馬攸氣急敗壞的再度和司馬炎開撕時落了下風,就認為事實真相果然是這樣。

他懷疑的出發點還是利益二字。

雖然說司馬攸也不是什麼好鳥,但是,他至少不是蠢人,不蠢的話,即便是再討厭,也不會在這個敏感、關鍵和大局未定的情況下對還處於上升期的馬隆下手,正如檀道濟、嶽飛、於謙這樣的人,雖然含冤被害的原因各有不同,在當政者的眼中,其威脅程度也高低不一,可都最起碼滿足一個條件:弄死他的時候,不會導致國家毀於外敵入侵,自己進取不足,但偏安一方自保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馬隆,並不符合這個大前提,他的存在還不足以威脅司馬攸,也沒有明確證據證明和司馬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從他的潛力來判斷,還是很有利用價值的。

隻不過是有點讓人不喜歡而已。

但是,王迪想不通的是,司馬炎有什麼理由這麼做,那意味著一旦東窗事發的話,自己的人脈、名望和前途都喪失殆盡。

還有一點蹊蹺的地方在於,馬隆,為什麼要兵分三路,而且,還偏偏隻有自己所在的那一路遇襲,擺明著就是衝著他去的啊,如果事先有這種預兆出現的話,馬隆還會這樣不小心?還會貿然分兵?不對,也許正是因為察覺到了什麼,才會如此行事吧?隻不過,還是被人給鑽了空子……

越想,王迪越是頭疼,事態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和原來所知曉的那個時空的事情相比,麵目全非(雖然自己也並不知道多少),本時空又因為距離太過遙遠,手中掌握的情報幾乎為零,搜羅到的邊角餘料也都是滯後的新聞,真實性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