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程序上很麻煩,但也很簡單,尤其是,此時乃是非常時期。
這件事,捂住,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是容易不容易的事情,而是根本就做不到,這從另外調查三地近期的應變小動作就可以看得出來,即便這不是網絡信息時代,但是,永遠不要低估人類的八卦和傳話的速度啊。
一件捂不住的,要殺很多人(官員)的案件,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嗎?
當然不是,負能量爆棚啊,尤其是在這個非常時期,一旦大白於天下,少不了落人口實,還會沉重打擊己方士氣。
所以,這就輪到暗衛中的輿情司出手了。
還好,現在時間還來得及,鍾離牧還在等著自己的回複結果(可以刻意扣壓一下),鐔成地處偏遠,要想通過民間途徑徹底散播出去還要假以時日,官場上的一些知情人士,現在也不會去主動擴散——至少,在自己的屁股清理的差不多之前,是不會大肆宣傳的。
這就給輿情司的出手,提供了充分的“作案”時間。
所謂輿情,無非也就是在三個方麵下功夫:收集信息、正確應對、“適當引導”。
收集信息這方麵,王迪發現,老祖宗們其實是很有經驗的,不需要自己做太多,《尚書·盤庚上》載:“王命眾悉至於庭。“討論關於遷都的事,最後按民眾討論意見定了新都。西周在大事決定之前要進行商量。一方麵國王與各大臣在朝廷上商議,一方麵派小司寇到朝外向萬民征詢意見。再比如,“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對子產說:“毀鄉校何如?“子產的回複是:人們早晚到鄉校休息的時候,議論政策好壞。認為好的我們就實行;討厭的我們就改掉。他們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呢?我聽說真誠做好事才可以減少別人的怨恨,沒聽說用作威作福來防止怨恨。還不趕快停止?就像防止水災那樣,堤壩大決口,傷人必定很多,我們就救不過來。不如開個小決口引導水流出去。政治也是這樣,不如我們聽到意見,及時糾正。
子產的核心思想就是:讓群眾說話,就不會垮台。所以,孔子說:“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這些,都可以理解為對民意信息的收集整理,你可以不把老百姓當回事,但是,你要知道老百姓真正想的是什麼。這也是輿情司的主要工作。
所謂正確應對,就是,民意在很多時候都是和官方的措施相悖的,而且,民意,也不代表就是絕對正確,那麼,當雙方“勢如水火”的時候,還想繼續推行實際上是正確的方針,又當如何是好呢?要麼武力彈壓(流程最為簡單,但容易最後把自己玩死),要麼循循善誘(流程最為繁瑣,效率最為低下,但安全係數最高,由於很容易把老百姓慣壞,所以,很少有人真的這樣去做,但凡是“成熟”的政治家,沒有這麼玩的),要麼就是“一意孤行”,既不和你辯解又不堵上你的嘴打你的屁股,等到事情做成了,你們這幫鍵盤俠自然就閉嘴了——就好比打開窗戶後,窗戶外麵一群人指著鼻子罵你,你可以選擇罵回去,也可以選擇把窗戶關上做自己的事情,罵累了還沒有效果自然就不罵了(當然了,你們如果沒有滿足於嘴皮子功夫,要有動作的話,就會回到第一個辦法,簡單有效的辦法),甚至還會陷入真香定律。
還是偉大的政治家子產,執政第一年,坊間傳言曰:“取我衣冠而褚(貯)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可謂民意洶洶,千夫所指。由於子產改革見效,僅僅過了三年,人們的態度就改變了。社會上流傳的已經是“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及子產死日,“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日‘子產去我死乎!民將安歸?’”——從恨之入骨到舔的入木三分,不過三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