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入戶調查(1 / 2)

晚上七點,李中山剛吃過晚飯,便與劉主任一起去張小強家了。

張小強家在柳家衝的衝口位置,離學校不遠,也就一裏多路的樣子。在去的路上,劉主任向李中山介紹著張小強家的大致情況:張小強沒有兄弟,兩個姐姐嫁到外地,所以家中的父母大部分都要靠他贍養,不過張小強的妻子還算賢惠明理,所以家庭關係還算和睦,他們的子女隻有一個兒子,在縣城上高中。

李中山一聽情況就知道張小強也是幫扶對象,以後恐怕少不了與他打交道,便暗自思索著見麵之後的溝通方式。

不一會兒,李中山和劉主任就走到張小強門前不遠處的大路上,此時天色還有一些亮光。

劉主任指著張小強家說道:“李書記你看,那個瓦房就是張小強家,是個獨家灣。”

“奧!”李中山應了一聲,“獨家灣”是當地的方言,意思是獨門獨戶,周圍沒有鄰居。

“那他父母呢?怎麼沒有與他住一起?”李中山問道。

“他父母在張家老灣裏住著,還得往前走一裏路,張小強成家的時候,他們的老灣已經住滿了人,他就搬了出來。”

“奧!是這樣啊!”李中山也明白,“老灣”就是父親和祖輩住的地方。

劉主任又指著張小強家的周圍說:“你看,張小強家前後的山連成一個喇叭的形狀,他住在喇叭口左邊,移動公司相中的地方是喇叭口的右邊,在他家正對麵。”

“奧!”李中山一看,張小強家周圍的山高山勢都差不多,隻有那喇叭口的右邊臨近大路,施工起來確實比較方便,但要說附近其他地方都不適合建信號塔,李中山又覺得有些牽強。

“走,我們去他家了解一下吧!”李中山在路邊看了一陣子才說道。

“好!”

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劉主任打開手電筒,二人又朝著張小強家的小院走去。不久,一隻花狗從張小強家竄出來,朝著院子外的李中山和劉主任兩人大聲地叫著。

一個男主人聞聲走出院門,看到了院外的兩人,便喝住了那隻狂叫的花狗。

“是劉主任呀!”

幾人相互間打了幾聲招呼,張小強便把李中山和劉主任二人請到屋中坐下。

張小強身材中等,是個瘦國字臉,皮膚黝黑,一看就是個標準的山中農民;而張小強的妻子是個圓臉,自李中山和劉主任進屋之後還沒說過話,李中山覺得她有些靦腆,應該不善於言辭。

李中山又掃視了一下張小強家的布置,發現電視機還是十多年前的老彩電,家具也是老舊家具,一看就是有些年頭了。

“小強,這是鄉裏派到咱們村的李書記,負責咱們村的扶貧工作,今天他過來想了解一下你們家的情況。”劉主任開始介紹起來。

“你好!”李中山微笑著打了一聲招呼。

但他沒料到張小強的第一句話就讓他措手不及。

“呦!這麼年輕的一個書記!怕是待不了兩個月又得調走了!”張小強沒給一分麵子,語氣裏還帶著濃濃地懷疑。

李中山頓覺尷尬無比。嚴格來說,這是他駐村以來的第一次入戶拜訪,卻沒料到遇到的是個耿直的農民,第一句話就擊中了他的要害。

李中山在內心深處確實有個小九九。他到大石橋村扶貧,一來並非心甘情願,二來經驗不足,三來也缺乏信心,所以他就時常在內心安慰自己,如果幹個一年半載,大石橋村的扶貧工作還沒有什麼起色的話,鄉裏很可能會一紙調令把他調走,再重新派人駐村。

當然,以李中山的覺悟,他也不會在駐村期間對扶貧工作敷衍了事,他會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比如他正在進行的摸底調查和入戶拜訪了解情況等,都是按照扶貧工作的要求和方法進行的。

劉主任見氣氛有些不對,馬上就打了個圓場:“小強,李書記是鄉裏派來的,對公家來說扶貧是他的工作,但對我們個人來說,扶貧也是他來幫助咱們的,再說他調走不調走也不是他個人說了算的,你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