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三日
地點:平河縣八裏鄉大石橋村
這一天注定要被大石橋村民永遠銘記,因為村裏籌劃多日的西衝公路終於開工了,雖然隻是修整路坯,但也讓很多不看好這個工程的人保持了沉默。
為了盡早開工,李中山在回村之後與村委幾人花了幾天時間做足了準備,比如通知村民將征地範圍內的附著物全部清理、與艾河村協調好開工事宜、劃好施工紅線、向各組長交待注意事項、準備足夠的備用工具、找好燒水送水的村民等等。
對村民們來講,平常喝水不是個多大的事,但是幾百人喝水就是個大問題了。為了保證工程的效率和進度,村裏就把燒水的任務交給了住在西衝的村民們,其中大部分都是年紀較大的村民,他們沒有挖土的體力,但燒點開水還是沒有問題的。
一大早,在吃過早飯之後,村民們攜帶著自備的工具,陸陸續續前往西衝土路,並到達相應的路段。
村委幾人將西衝公路分為幾個段,大石橋村十二個組,每組都有各自對應的工地。而為打通村裏與艾河村交界處的界山,李中山更是將八個小組的人力都放在了界山。
村民們自備的工具都是農村裏常用的農具,比如鋤頭,鐵鍁,鎬頭,鋼釺,鬥車等。但為了加快界山的開挖進度,村委幾人經過商量,也把村裏僅有的兩台拖拉機征調過去,好方便運送土石,當然,村裏會出一些油費和維修費等補貼。
將近四百名村民到達各自的工段之後,在各組組長帶領下,很快就投入了工作。路麵平整工作主要是對路基和一側的山壁進行開挖,再將挖出的土轉至另一側的坡下,最後達到既平整路麵又拓寬路麵的效果。
有那開朗的村民為了活躍氣氛就開起了玩笑,講起了段子。談笑聲,挖土聲,擊石聲交織在一起,不一會兒,現場的氛圍就從一開始的冷冷清清變得紅紅火火。
村委幾人也沒有閑著,他們雖然不直接參與體力勞動,但也都有各自的分管區域,他們需要時刻檢查有無安全隱患,開挖的位置是否正確,以及土方卸下的地方是否合理等。
大石橋村的山雖然多,但好在都不陡,一般的開挖不會誘發滑坡。而在界山的開挖位置,為保證施工安全,在施工之前鄉裏就委托縣裏的工程師將開挖放坡位置畫好,村民們隻要按照劃線位置開挖,也不會有多大問題。
李中山看著村民們一鋤一鎬地挖著眼前的界山,心中的壓力也在一點一滴地減輕,自從他提出西衝公路項目之後,就常常被此事弄得焦頭爛額,而此時項目一開工,竟然讓他有種在黑夜中看到黎明的感覺。
不過,讓李中山欣慰的還不止這一件事,因為就在一天前,大石橋村盼望已久的信號塔也正式開工。由於信號塔關係扶貧,縣國土局就加快了審批進度,所以短短三個月就批下來了。
這兩個喜事也迅速成為大石橋村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尤其是信號塔的開建,村民們實在是盼望的太久了。不過村民們除了關注項目表麵的進展,也樂於談論更多的細節。
鐵塔公司在進駐施工場地之後,讓村裏提供十多個搬運工,並給予勞動報酬,工價是一百三十元一天,李中山和村委幾人略加討論之後,就決定把指標都分給貧困戶。
這個決定在村委幾人看來是合情合理,但在村民們的心中就是看法各異了。尤其是在西衝公路開工的當口,幾百人都在參加義務勞動,但鐵塔公司雇傭的十幾個人卻有工資,這就難免讓一些人有些不舒服。
在西衝土路的一處路段上,張小強正在用鎬頭吃力地挖著一塊山壁,那處山壁是黃褐色的風化岩土,所以比較難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