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二零一六年六月十五日
這一剛亮大石橋村的河灘瓜地就開始喧囂起來,因為有個水果商準備采購十萬斤的西瓜,也就是劉主任去年賣獼猴桃時遇到的那個果蔬公司的采購經理,姓王,在劉主任的極力邀請下,一前剛來到村裏考察,他在嚐了幾個西瓜之後立即決定試采購十萬斤,收購價是一塊四,並稱如果賣的好的話還會加大采購量。
十萬斤西瓜聽上去不少,但實際隻占大石橋村所有西瓜很少的一部分,還沒有大石橋村所有當成熟的西瓜多。
但有不少種植戶們並不情願賣給采購商,因為他們拉到省道或者縣城裏,基本上就能賣上兩塊的價錢,而且由於西瓜不錯,回頭客不少,賣的速度也不算慢,而多出的運輸及人工成本不過多了一兩毛而已,所以算下來會比賣給采購商劃算多了。
但這也是碰巧最近幾氣溫猛一升高,已經有點熱夏的感覺,好多人也舍得花點錢買個西瓜解渴消暑。
當然也有一些種植戶們選擇賣給采購商,因為省事,不操心。比如馬冬梅家,她家的勞動力隻有她一個,婆婆腿腳不便,孩子還在上學,馬冬梅一人管得了瓜地就管不了賣,所以隻能賣給采購商省事,但就這樣還得麻煩任雅娘倆過來幫忙,任雅的畢業論文已經通過,就等拿畢業證了,所以才有空幫忙。
由於擔心西瓜不好賣,李中山和黃國勇奔波了好幾,他們帶著西瓜在縣裏市裏跑了十幾個稍大點的水果店,也拉來了七八個水果商,不過他們采購的也少,基本上每家隻采購幾千斤,最多的一個才一萬斤,是本生意,擔心西瓜不好賣砸手裏。
但幾過去之後,這些水果店又紛紛再次前來采購,而且種植戶們進城賣瓜的效果也不錯,李中山和黃國勇這才稍稍鬆了口氣,也暫時打消了去武漢找市場的打算。
而王鄉長雖然沒有給出妙招,但是他提出可以讓縣招商局幫忙找買家,畢竟招商局作為大石橋村的幫扶單位,平時忙一些可以理解,但是關鍵時刻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也在情理之中。
果然,招商局的領導了解情況之後滿口答應幫忙,他們聯係的果蔬公司這幾就會到達村裏,到時候隻要雙方覺得瓜好價錢合適,一收購個幾萬斤的西瓜應該不是難事。
下午,李中山和黃國勇正在村部裏坐著休息,連續奔波加操心了幾,他們就沒去瓜地。由於西瓜賣的還算不錯,他們有有笑地聊著,吹著風扇,渴了就吃西瓜,黃國勇種的那兩分西瓜夠他們吃好長時間了。
一起在辦公室的還有黃學武,由於西瓜不能網售,他也幫不上什麼忙,閑的時候他不打遊戲的話就找李中山和黃國勇聊聊。
黃學武把大石橋村的網店經營的有聲有色,不少東西別人都想不到能賣他就能想到,比如村裏常見的一些野菜幹,魚幹,蝦幹之類的菜等他都掛在網上賣。他還提前給不少村民打招呼,一旦後麵應季的豇豆,四季豆,扁豆,紅辣椒等吃不完了,也做成菜幹,然後他再幫忙賣出去。
而且西衝寬路修通以後,郵寄快遞也方便多了,隻需送到省道的路口就行,所以成本也省了不少。
李中山幾人聊的正高興時,忽然辦公室的電話響了,李中山接後剛兩句話,聽的眉頭就皺起來,而一旁的黃國勇也馬上露出一副關切的樣子。
李中山掛斷電話之後,黃國勇就問道:“怎麼了?”
“劉癩子城管讓村裏去個幹部,他們局長有事要。”李中山答道。
劉癩子正在城裏賣瓜。在大石橋村的西瓜熟了之後,劉癩子三人見西瓜賣的不錯,就一起租了個瓜車,然後在縣城裏賣起了西瓜。三個人一人一個瓜攤,西瓜是按一塊四從村裏進貨,在縣城賣兩塊掙個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