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光下麵的這句話才叫大家信服,“而且,我們還麵臨著鵝廠的競爭,在各個傳統領域,這麼些年下來他們做的更加完善,馬總也在,他是支持我的觀點的,走和別人一樣的路,人才資源都不如人家,憑什麼贏?”
如果有一,微信可以直接連接外賣,可以直接打車,可以連接大眾點評,這雖然隻是對外的一個口子,進入的是各個第三方公司的界麵,但這意味著微信本身並不需要組建外賣團隊、打車團隊,卻可以為用戶提供服務。
當這一變成現實,微信才可以叫做出了別人搞不出的東西。
也千萬不要覺得第三方入口沒有人用,包括拚多多、京東在內,他們發布的數據都顯示比例不低的流量是來自於微信,自擁有的app本身並沒有占據絕對的優勢。
反過來想,如果這個口子啥用也沒有,人家領導者也不是傻子,給你股份還沒拿到多少錢,為了啥嘛。
可能我們習慣了幹啥就找啥樣的app,但中國很大,人很多。
“溫總,你的新的業態是指什麼?”
“看吧,這怎麼好現在確定,得觀察。”溫曉光也不好一口全出來,那不是微信幹啥都給人知道了,“但不管是什麼,從公司到阿狸這樣的大公司,對流量的渴求是一致的。”
馬芸問“所以微信是要下場做新的領域了?”
溫曉光“這個沒有,我們希望輕裝前行,不想為了一個服務就組建一個團隊,那不也是在擠壓新的創業者的生存空間嗎?”
雷總作證,“我基本是每星期都去的,如果有新團隊,我怎麼會不知道?”
溫曉光看似各個方向都退了一步,但實際上是團結了大部分的互聯網企業,總比鵝廠那樣與大家為敵要好。
他笑著道“其實我們內部在講賦能,幫助大家一起成長。但形式上我們還在思考具體怎麼做。太過粗放,會影響到微信本身,所以實際上我們走的很心,但確實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賦能這個詞太好了。
馬總聽了心中一動,他的內心是有一股抑製不住的要和微信鏈接的衝動。流量啊,他演講,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這些。就像後來為了推廣etp,那是滿世界飛,後來感覺差不多了,公開活動就少了嘛。
當鵝廠在各個領域對原創者進行擠壓,溫曉光一出來就開始講賦能。
兩種概念。
相互比較,大家當然更歡迎微信。
而溫曉光對他們也有需求,比如在微博登一登廣告什麼的,有了大老板的支持,當然是不一樣的。
得道多助,能在廣告上簽署一些合作自是極好的。
也有忍不住出口的,“溫總,您也在講賦能了,不如就放開了這口子,咱們大家互相合作,一起發財。”
大家似乎心裏都有和馬爸爸一樣的想法,但他們不可能能如此粗放的不斷往微信裏加東西,那是自殺,他們是要心的、像繡花兒一樣、漸進的不斷捕捉用戶的迫切需求。
要加的都得是新奇的、也有巨大增長需求的東西,外賣就可以,因為別的地方少或者沒櫻又或者賦能個人,讓他們發財,引起示範效應。
可要是開個視頻入口……
這玩意兒用戶一點兒‘被你服務到’、‘因為你更便捷’的感覺都沒有,這就屬於會被吐槽的點。
即便要加,也得是江山穩固了,甚至那會兒都得好好考慮。
都在等著溫曉光開口,沉浮了十幾年,最後都得跟這個年輕有商有量、態度和藹的事兒,感覺越混越回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