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不是城市,什麼都很簡陋,而且,我們國家剛剛開始發展經濟,正在改變。”
張彥明帶著兩個老外去菜市場,邊走邊聊天。
“我知道,計劃經濟,我有學過這方麵的曆史,它來自於蘇俄。”
安吉麗娜還是個好學的好孩子。
“蘭去了哪裏?你們不在一起生活嗎?”
“她回娘家,呃,去她的媽媽家裏,還要去看望她的女兒,她離過婚,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哦,安琪兒。我家裏也有一個,我的妹妹,六歲。”
“張,你的家在哪?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拜訪你的父母?”
“明天帶你們去。忘了和你們說,我也有個女兒,三歲。”
“哦,小天使,一定很可愛,我要送她禮物,她喜歡什麼?”
“呃。”張彥明有點犯難,他自己都沒見過呢,隻是記憶和現實融合後他知道家在哪裏了而已。
“報歉,我不知道她喜歡什麼,我不是個好父親。不過,以後會是的。我保證。”
菜市到了。
張彥明買了些牛肉和雞肉,想了想問兩個人:“辣能吃嗎?甜?酸?鹹?喜歡什麼口味?”
“辣?”史密斯飛快的搖著腦袋:“不不不不不不,不,我拒絕,張。我絕對不會吃辣的食物,任何食物。”
安吉麗娜哈哈笑起來:“張,他被同學整盅,差點去看醫生,一個星期都不敢去衛生間,走路都要張開腿。”
張彥明也笑起來,拍了拍史密斯的肩膀:“放心,我不會害你的。你不想吃就不吃,我們有很多種選擇,麵對一名合格的廚師,你不需要為了口味煩惱。”
“你是廚師?哦買葛,我竟然有一個廚師朋友,還是華國人。”安吉麗娜眼睛亮了一下。
對於華國的傳統來說,老外對手藝人(掌握了某種技術的人)的尊重是顯而易見的,不管你在哪個行業隻要能用技術折服別人,就會擁有足夠的社會地位。
不像我們一聽是廚師先皺一下眉頭,除非你特別有名(有錢),或者有勢(行政頭銜)。
所以在國外不管從事哪一行什麼樣的職位都不會感到自卑,給別人打工一樣可以出人頭地,但在這裏卻不行。
並不存在祟洋媚外,隻是說一個事實。我們缺乏對技術,對職業的尊重。
“我還是烘焙師,想吃我親手烤的麵包嗎?”張彥明衝安吉麗娜挑了挑眉毛。
“是的,我需要這個,可以嗎?”就像我們天天吃麵包會不習慣,他們倆天天吃米飯麵條也不適應。
關鍵是96年這會兒蛋糕店烘焙店在國內還沒有普及,麵包店更少,買都不知道去哪。
可不是後來的時候,轉個街角都能找到幾家麵包房,而且驕傲自豪的享受著暴利。烘焙食品的成本低的會讓你難以相信。
“我們在魯爾不是買了一些東西?還沒到,等到了就可以了。”張彥明解釋了一句:“在我們這裏烤麵包蛋糕並不是必須品,所以添加劑和工具有點麻煩。”
“是的,到我的家鄉你會吃不到大眯飯。”史密斯四處打量著菜市場說了一句。
滿市場的人對這兩個老外也充滿了好奇,所有人都在偷看,低聲議論著,不時的發出莫名其妙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