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光找的工人確實比較專業,速度也相當快。
幾個人買了東西回到院子裏的時候,大門左側門麵已經拆改完畢開始砌磚,而且已經快砌完了。
這邊臨街不留窗子,所以施工就快。
張彥明特意過去看了一眼,磚縫對的很齊,原來動過的地方都拆掉重來了,確保不留下痕跡。相當到位。
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泥的問題,過去的老牆用的是石灰糯米蛋清,還有一種蓼草汁,加少些細沙攪拌而成,古人的智慧真的是相當厲害,這種沙漿承壓能力比現在的水泥沙漿稍低,但拉力和滲透力都比水泥沙漿高。
“這個有沒有什麼辦法?”張彥明問一個老師傅。
“有,砌好以後再勾縫,基本上能恢複原貌,那個弄起來慢,砌牆不如水泥快,弄好以後從外麵看應該能做到一模一樣。”
“那就好。”張彥明點點頭,衝老師傅比了比大拇指:“裏麵的防潮防鼠防蟲防蟻這些也得注意一下,盡量弄周全點,就麻煩你們了。”
“那個好弄,老宅子地麵都是條石鋪的,掀起來打層混凝土過一層草木灰漿,再把條石鋪回去勾好縫就行了,就是麻煩點,效果特別好。”
“你老是專門弄這個的?”
“對,搞了幾十年了,我爹那一輩就是幹這個的。以前在公家修複隊,後來分到街道搞房屋維修,和這些老磚老瓦打了大半輩子交道了。”
張彥明給遞了根煙過去,他就佩服這種真正的匠人。可惜咱們對這方麵一直不太重視,導致不少老匠人淹沒在生活的窘迫壓力當中了。
那邊張永光和他朋友幫著把買回來的東西抱進中院,出來到外麵,張永光拿了五百塊錢給他朋友。
“真給呀?”他朋友真是過來幫忙的,根本沒想過錢的事兒。
“真給,我老板把我訓了一頓,說耽誤你掙錢了,叫我把車錢給你。”
“用不了這麼多,我拿兩百行了,回去我還能跑幾趟呢。”
“拿著吧,歇一天,回家陪陪你媳婦兒孩子。”張永光把錢塞到朋友手裏。
“那我,就收著了?”
“回吧,有事兒我再找你。”張永光擺擺手回了院子。
這五百塊錢給出去,感覺確實不一樣,心裏特別鬆快,還有一種自己幫了朋友的成就感,而不是欠了一份人情。同樣的事情,現在變成他朋友感激他了。
孫紅葉和仙媛一起收拾房間,擦洗鋪墊,把床單被罩都用清水投出來晾在院子裏,一下午也就幹了。新東西不好直接上身的,總有些殘留。
張彥明這邊聯係了報社發布招聘信息,琢磨著自己是不是弄個人才市場出來,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那東西現在隻能由政府來搞,私人弄這塊還不成熟。
這會兒是各種大小中介的天下。
有人說,國人的生意經都是從九十年代的對縫開始的,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這就是國情的特點了。中介其實就是一種對縫。
都收拾好已經是一點多了,三個人出去就近找小店吃了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