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光一起混街的人裏就有幾個是玩音樂的,他們雖然沒玩出什麼名堂來,但是錢也能掙,人脈方麵交遊的挺廣,幾天功夫就把樂手編曲都配齊了。
設備是托安吉麗娜從歐羅巴弄過來的,直接空運。音樂器材不涉及到什麼高科技,也沒遇到什麼阻礙,就是錢沒少花。一個52軌調音台就是幾十萬米刀。
鋼琴,貝斯,各種鼓號薩克斯,還有一堆的民族樂器,笛子二胡古琴古箏琵琶嗩呐,張媽問了張彥明好幾遍:二啊,你要在這賣樂器呀?能行嗎?
弄的張彥明哭笑不得。
右邊小院子這會兒已經差不多完工了,正好拿來一個給工作室用。
改造錄音室可不是簡單複原修繕那麼簡單的,還有樂器室,單單一個隔音就是上百萬的砸進去。不隻是隔裏麵的琴音,外麵的聲音也不能傳進去一點兒。
所謂頂級錄音室並不是你的設備器械有多值錢,這東西夠用就好,隔音才是主題。徹底切斷內外音源,做到安靜,在這樣的空間裏,呼吸聲都會被放大成為一種噪音。
大樂器不好移動的都要有自己單獨的房間,都要達到錄音室的隔音標準。以後少不了要錄製音源。
還有麥克風。這會兒一個好的麥克風一支就是十幾萬。
所以說玩音樂就不是勞苦大眾能幹的事情,是真的需要砸錢,還得是砸大錢。
所謂窮文富武,不僅僅是武,音樂,繪畫,攝影,都是需要用錢硬砸的,沒有例外,包括釣魚在內,都是一入此門深似海,從此錢包是故人的行當。
永遠沒有止境和底線,多少錢都不夠填。
甚至寫幾筆毛筆字現在都在往這方麵靠攏了,紙墨筆硯都得算是高消費。
樂手編曲很快也算配了個差不多,直接交給張永光帶著。他是這間工作室的負責人。
錄音師,調音師,編曲,再加上三四個比較全麵的樂手,這就是工作室的全部班底。不需要太多的人,如果需要多樂手的時候可以臨時雇傭。
院子這邊離什刹海直線距離一公裏,算是什刹海片區內,這邊別的不多,就喝酒的和玩音樂的人多。
而且這才是剛開始,也就是給張彥明配合一下做幾首歌,一點名氣沒有,也不是大量招人的時候。要發工資的,錄音師和調音師的工資可不低。
一開始張永光沒準備請調音師,因為一般錄音棚有一個專業的錄音師基本上就夠用了,還是張彥明要求的。
調音師還是比較重要的,由其是你追求效果的時候。再說也不差那點工資,養一個用著也順手。
“哥,咱們工作室,以後對外嗎?”張永光晚上吃完飯在院子裏乘涼的時候問張彥明。
“對外呀,為什麼不對外?不對外我還注冊它幹嘛?”
“哦,我就問問,心裏也有點兒數。那咱們怎麼收費?”
“你是負責人你問我?那我還要你幹什麼?”
“不是,這一片兒錄音棚不少,大家的價格也都不一樣兒,我這不是,心裏沒什麼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