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導演?”演老羅的演員笑著問。
“這是片子的總導演,編劇,張彥明。”王少白給張彥明和兩個軍影演員相互介紹了一下。
整個劇組的搭建,演員定角張彥明都沒管,就是後麵看了一下報告和定妝照,這還是和這些人第一次見麵。
“你們好。”張彥明伸手和兩個演員握了握手,在小沙腦袋上摸了一把:“一直有事兒,結果今天才過來,辛苦你們了。”
“沒事兒,又不是不給錢。”演老羅的演員笑著開了個玩笑。
“彥明哥,你感覺點什麼沒?我還是覺得缺點啥。”
“眼神兒,”張彥明點了點頭:“眼神兒太平靜了,嘎子還是個孩子,麵對一個鬼子翻譯官應該有點害怕,還有點憤恨,還要裝做沒事兒。
老羅肯定是不會害怕,但應該稍微有點緊張再有點藐視的味道在裏麵,至於翻譯官,應該是,無視,就是根本懶得看他們正臉兒那種,明白吧?
在你心裏他們都不算是人,懂不?什麼都不是完全無視那種心氣兒。”
張彥明指了指演翻譯官的演員,笑著說:“但是你現在的眼神太平等了,他們說話你都在看他眼睛,這不對。”
其實除了演嘎子的小沙,影片裏的主要演員都是從軍影那邊借過來的,當然,片酬照付。
幾個人別說名氣,連新人導演都算不上,從社會上選的話根本就不可能有人過來,再說就算是找過來了估計價錢也會很高,而且肯定不好管。
壓不住啊。
張彥明估計弄不好得全是學院裏的各係學生,到時候就變成大雜燴了。
所以就和黃廠長提了一嘴,黃廠子奔都沒打全力支持,馬上選派了演員過來讓這邊挑,連價錢都直接拍板了,省了不少心力。
99這會兒的演員大部分還是固定工作,都是各電影廠或者電視台那邊的固定工,發工資的,但也正在向片酬模式過渡,已經有了不少獨立演員出現。
以前他們想在外麵接電影是件相當麻煩的事情,要通過工作關係單位申請,算借調。
私人電影公司這會兒到是有了,以簽約的形式招收演員,也就是經紀人模式,但也是剛剛開始,還沒有發展起來,至於演員獨立工作室要05年以後才會出現。
所以大陸影片,在九十年代以前大家會發現,沒有幾張固定臉孔,每部電影都可能是新人,這會兒的導演選角還是從劇本故事出發,隻找合適的。
到後來經紀模式崛起以後,再加上各種工作室,我們的屏幕上能看到的臉孔反而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單一化,看了多少部電影就是那幾張臉。
再往後小鮮肉模式,不但臉固定了,連演技都不需要了。也不知道這是一種進步還是退化。
雖然是廠裏派過來的,黃廠長也交待了必須服從導演的安排和命令,但說實話,這些老演員心裏還是有些不以為然的,一群毛頭小子,會導嗎?
這種輕視在所難免,放誰身上都會有,到不是毛病,必竟還都是挺配合的。
這邊幾個人還全是空瓶子,得承認不足,要是沒有孫導演在這邊壓場子估計得亂起來。
所以張彥明對孫導和這幾位主演還是相當感激和尊重的,也沒問關於表現什麼的話。心裏得有數。
但是張彥明幾句點評一出,這幾個演員的表情就變化了,輕視的心態一瞬間消逝無蹤,變得認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