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我不強迫誰(1 / 2)

張永光站起來接通電話:“尚哥,您到啦?”

“到了,哪家?”

張永光把酒吧名字說了一下:“您稍等,我出來接您。”

放下電話,張永光對洪老板說:“走吧哥們,到門口接個人,區裏劉區長的秘書。”

洪老板愣了一下,站起來和張永光一起往外走。

在社會上混的人其實是最能認清形勢擺正位置的,也就是心眼活絡,要不然也混不起來。

那些會水的強嘴的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我怕你們不放心,讓小尚來做個證明人。他可以代表區裏。”張彥明給崔先生張先生解釋了一下。

“好的好的,那是最好。”張先生點了點頭,崔先生蠻有深意的看了張彥明一眼。

“你們也是,我不強迫誰,如果肯賣就喊價,還是那句話,東西都可以帶走,如果換個地方開裝修錢我給你們出了。這房子我是要買下來的。”

張彥明對高老板和李老板說了一句:“我要在這開個清吧,音樂吧,安安靜靜的喝點酒聽聽歌兒。

如果你們不想賣又不想搬,那我隻能撕合同了,到時候該怎麼賠怎麼賠給你們。”

“您開清吧,也用不了三家這麼大場子吧?”

“我喜歡大點的地方,小了弊氣。這邊會整個推倒重建,重新規劃。”

“爺們,清吧在這片兒……生意都不太好。”李老板本來想說有人開了但是都沒開下去,都黃了,一張嘴話就變委婉了許多。

這就是人的氣場的壓力。

“小事兒,我也沒尋摸著掙錢,也賠不了多少。”張彥明點點頭表示知道。

音樂吧也就是清吧要05年以後才慢慢爬起來,逐漸成為酒吧的主流,這是時代造成的結果。

九十年代人們思想放開了,心靈放飛了,也有了錢,那種浮燥需要發泄放縱,於是吵吵鬧鬧的迪廳搖吧大受歡迎。

而到了05年以後,經過時間的沉澱,人心漸漸穩了,開始追求精神層次,音樂吧自然就開始盛行。

這也是一種規律。

就像這會兒開家咖啡廳就是在冒險,但05年以後就是檔次,就是賺錢了。

小尚一馬當先,張永光和洪老板跟在後麵走了進來。

張彥明笑著站起來伸手右手:“又麻煩你了,沒打擾你吧?”

小尚伸手和張彥明握了一下笑著說:“沒事兒,我到是希望您多打擾我幾次。您是打算在這片兒買房子?”

張彥明指了指張永光:“他的意思是在工作室下麵開家音樂吧,算配套,一個是吸引音樂方麵的人才,二一個能給自己的人打造一個練場的地方。”

大家重新坐了下來。

小尚看了看對麵五個人:“我是咱們區劉區長的秘書,我姓尚,這是我名片。”

他從包裏拿出名片給五個人各發了一張:“我來就是代表區裏給個態度,這事兒區裏支持,至於具體條件你們之間商談,我在中間給做個保。可以吧?”

崔房東和張房東接了名片算是放心了,點頭同意,那三個酒吧老板就有點坐蠟,相互看了看,各懷心思。

這會兒他們並不會認為小尚是騙子,這事兒不是一天兩天能決定的事情,區裏電話一打就亮天了,大家都在這片混了多年,誰沒有點兒人頭在街麵上?

在國內做生意,由其是這種所謂灰色生意,最怕的就是小尚這些人,一句話的事兒,讓你生就生,讓你死就死,連借口都不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