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半報道,等都弄好了放學出來已經十一點了。
張彥明又領著兩個小丫頭回家。這裏書包裏有貨了,發了好幾本書,沉甸甸的背在背上。
“要買本子。”
“還要買鉛筆,橡皮擦,還有格尺。”
“老師說,要給書包上皮兒?啥皮兒?”
“就是,說包書皮兒。”
爺仨一邊說話一邊慢慢走回家裏。離著近是真好,慢慢溜達也就是幾分鍾。
小豆子正撅著屁股在回廊台階下麵摳什麼,看到兩個姐姐回來了跑過來。
“姐姐。”
兩個小丫頭隨意應付了一下這個弟弟就跑屋裏去了,去給奶奶顯擺新書。
唐靜做月子張彥明不好進屋,在外麵打了聲招呼去了中院。
投資公司在搬家,張彥明去轉了一圈,一上午已經搬差不多了。主要就是一些文件,辦公設備那邊都有不用帶著,基本上都是在收拾私人物品,大點的東西就是仙媛的辦公桌椅。
本來張彥明說不用搬這個,在那邊重新買就是了,仙媛沒幹,說用習慣了。
中午吃過了飯,老老小小都去睡午覺了,張彥明在辦公室裏看文件。
“彥明哥。”
“嗯?”張彥明扭頭看過去,是王少白他們幾個:“進來唄,還得我出去請啊?”
幾個人笑嘻嘻的走進來。電影學院也開學了,大家因為拍戲隻休了半個月,前天就都趕回來了。
“那邊都弄好啦?”
“嗯,備案什麼的都好了,成片院長也看過了,說拍的不錯,繼續努力。”
小兵燕嘎子因為要給戰地日記讓時間,所以後期就沒著急,審片備案一直拖到這會兒才處理好,準備等戰地日記熱勁兒下去點再上映。
到這會兒戰地日記已經上映一個月整了,口碑相當不錯,血染的風采又紅了,到處能聽到傳唱。
這個時間電影市場經過近十幾年的疲軟正在抬頭,但總票房並不高,平均五千萬左右的水平,連續幾年比較驚豔的片子都是國外引進的,和張彥明記憶世界裏差不多。
戰地日記一個月下來全國票房接近四千萬,這個成績已經相當醒目了,不過最終肯定不如去年的紀錄片。紀錄片有單位包場,這個不能比。
國內電影公映一般都是一個月時間,這也是最短放映期限,相對來說國外引進的放映期要長一些,一般最短在兩個月或三個月。
當然這隻是大概,具體的還要看片子看成績,片子差了上座率太低你就是定了三個月電影院也不可能幹,肯定要被提前下掉給別的電影讓路。
而好片子上座率高的即使隻簽了一個月電影院也會堅持放映下去,延長放映期。
國內的紀錄是一部電影斷斷續續的放了接近一年,一毛錢的票價票房超億。有人看哪。
而有些電影可能一周下來就再也找不著了。
隻有華影發行的片子不管好賴都會堅持把一個月放滿,沒辦法,人家手裏握著進口片源,電影院不敢得罪。
張彥明平時還真就沒關心過電影票房的事情,現在這年頭也那是那樣,反正虧是虧不著,掙也掙不了多少,完全就是給幾個粉嫩導演練手而已。
像小兵燕嘎子,隻要票房上了兩千萬就賺錢了。
當然,這是他的感覺,其實電影還是挺賺錢的,一部電影放下來掙幾百上千萬對於國內的製片發行公司來說不少了,上兩千萬就是大賺,得開慶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