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師傅這還是第一次主勺,有點久曠騷動的感覺,明顯的超常發揮了一把,到是給張彥明漲了不少麵子。
這哥們今年四十多了,二十來歲出國混了十多年,然後攢了些錢回國,想在京城開家西餐廳,結果差點沒把褲衩子賠進去。
西餐這東西不像小吃,你找個地方支個鋪麵就行了,這在國內算是高檔消費了,不隻是位址麵積,還得有客源才行,也不知道他哪來的那麼大底氣。
主要是現在的老百姓還沒到用吃西餐來顯擺的年代。
不過這哥們手藝確實不錯,用裝逼點的話來說就是天賦極強,是天生幹這行的料。也就是常說的技術型人才。
所謂技術型人才就是,這個人除了幹活特麼什麼也不懂,什麼也弄不明白,情商無限接近零。相當於誇女人美的不太明顯。
這哥們是張永光撿回來的,還帶著兩個徒弟,到是正好把西餐廳支起來。
他那小店兒開在張永光家附近街麵上,讓張永光連房子一起收了。按張彥明的話來說,這年頭的門麵隨便買,以後都是錢。
張永光記的牢繃的,到這會兒手裏門麵弄了不少了。
不過怎麼說呢,國內的西餐弄的再好,在老外眼裏也就是個中規中矩,弄好了是應該的,弄不好是理所當然,就像我們去國外吃中餐一樣的感覺。
老外的餐飲有點一言難盡,除了用所謂名貴食材之外就是努力的人為拔高所謂享受過程,把簡單的東西弄的賊特麼複雜,人家叫格調。
現在比較知名的什麼牛什麼魚什麼蟹什麼露的都是這些人硬炒起來的,真有那麼好吃?這東西未必,反正就是那麼回事兒,東西整值錢了大夥都受益。
奢侈品市場這東西,本來就是個係統的欺騙工程而已,用來彰顯差異拉開階級。
真要論起手藝,一碗老京城炸醬麵都比他們有內涵。
不過這玩決兒沒法這麼比,人家就敢大聲說你的東西不好,他們的就好。關鍵是真特麼就這麼認了。
出去溜達過的都說在國外吃不飽,東西不好吃沒法吃,但是你看看,還不是都感覺吃西餐牛逼嗎?心裏的趨附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事兒。
就像那些跑阿米麗卡讚歎曆史的震撼的,他不知道那邊沒有曆史嗎?心裏跪了沒法說。
餐點本身沒什麼驚奇,到是酒讓布雷和他的同事們感覺很驚喜。
他們估計是從來沒想過在中華的京城能見到這麼係統的家鄉酒吧。
都是那邊餐桌上比較常見的各種口味的葡萄酒,有史密斯在這東西就變得相當簡單了。
老外吃飯喝酒就相當於咱們喝湯或者弄瓶飲料的感覺,是一種習慣,不分什麼貴賤,這東西也不存在品牌,就是合口就好。
你能說在飯桌上喝橙汁的就比喝雪碧的高級?哪怕橙汁比雪碧貴。
咖啡就比大蒜高雅?開玩笑。這就是一種刻意抬高的心態而已。
有了家鄉酒,這頓飯吃的就比較舒服了,也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就相當於咱們去國外做客,主家給你下了碗炸醬麵又剝了頭大蒜,於是就有一種被認同的滋味油然而生了。
賓主盡歡。
“我在蘋果城有幾家公司,我的主要業務其實都在阿米麗卡。”閑聊的時候張彥明和布雷透露了一點兒自己的信息:“我和貴國很多富豪都是朋友,兄弟一樣的朋友。”
“我的個人信息還需要你們保密,在我們國家私人太過於出名被認為不是好事兒,這是一種傳統。槍總是打先飛起來的那隻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