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歡快的氣氛為之一變。
兩個小丫頭有點憂鬱。
等張媽進來看了兩眼就奇怪:“怎麼了這是?剛才還喳喳的這怎麼蔫了呢?”
“奶奶,爸爸說我們的牙會掉。”
“沒事兒,這不沒掉嘛,要勤刷牙少吃糖,不長蟲子就不掉了。”
“二叔說本來就要掉的。”
“你一天就是沒事找事兒。”張媽揮手就給了張彥明一巴掌:“滾蛋,影響我們學習。”
“奶奶,會不會掉?”
“不掉,你爸嚇你們呢,趕緊寫作業,寫完了出去玩兒。”
“爸爸拿了好多糖。”小丫頭指了指特產盒子。
張彥明起來就跑,惹不起咱躲,張媽的罵聲跟出來好幾米。
孩子六七歲就要開始換牙了,張媽天天看著她們刷牙,不讓她們吃甜的酸的,就怕牙長不好,這一下是撞雷上了。
別小看這個問題,牙不是天生就長什麼樣的,別說小時候,三十四十也可能因為某種習慣變化,好好的齊齊整整的就變成了裏倒歪斜。
或者大牙縫子齙犬牙,這真不是亂說。由其是現在流行拔智齒,特別容易使牙間疏鬆一口整齊就沒了。
智齒其實有點用,它頂著整口牙保持著緊密狀態,讓咬合變得有力。
等隔了一會兒,兩個寶貝寫完了作業,拿著奶奶給分的糕點邊吃邊走到張彥明這邊,張媽跟在後麵,拎著盒子:“這些你們吃吧,太甜,我挑出來了。”
“不都一樣的嗎?”張彥明自己不太吃這些東西,還真不了解。
“有些現在不給她們吃。”張媽瞪了兒子一眼,這也太能糊弄事了,盒子上還打著王府井的標呢。
也就是小孩子不懂這些。
“糕點比糖還甜?”張彥明懷疑的問了一句。
“有些會粘牙沾牙縫,和糖不是一回事兒。以後少買這些。”
“好吃的,奶奶,你嚐嚐。”小丫頭拿著塊咬了一口的桂花糕舉著讓張媽咬。
張媽咬了一小口:“行了,嚐嚐就行了,一會兒要吃飯了。哎?這味兒還行,真是申城的呀?”
“嗯,”張彥明點點頭:“申城特產嘛,反正就是那一片兒的東西。”
“你不是,在,買的嗎?”張媽指了指王府井的標記。
張彥明老臉一紅:“是,那邊過來的唄,特產商店。你以前吃過?”
“嗯,你爸買回來過。那時候啊,吃不著哦,那真是好東西,死貴死貴的,吃一口心疼一下,就那麼一回,這味兒記了一輩子。”
所以說那個年代的人幸福值高,容易滿足,實在是物資太匱乏了,基本上沒有流通,人出一趟門也太不容易。
現在還有幾個人記得幾樣吃食的味道?什麼都太常見了,天天都過著過去過年的日子,就變得什麼都不珍貴了。包括過年。
年味年味,其實就是人心裏的一種感覺而已,想念的味道。
陪著兩個孩子吃飯打鬧說笑,唱歌講故事,折騰到十點過才在張媽的怒視中回屋睡覺。
張彥明回了自己屋裏,這冷丁的一個人還有點不習慣了。從在一起兩個人還沒分開過呢。
一直熬到一點半了才睡著,第二天一早起來就有點沒睡足,但是強大的生物鍾硬把他拎了起來。
跑步,洗澡,換上幹爽的衣服,這才感覺好多了。
不用伺候孫紅葉起床,早早就來到辦公室處理文件。年底各方麵的文件像雪片一樣飛過來,孫紅葉又出差了,她那邊的也要交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