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也不用急,慢慢來,咱們不搞那什麼大幹幾個月什麼的什麼的東西,踏踏實實,什麼時候弄透了什麼時候算,您也慢慢琢磨人事。
吃透技術,讓機器下蛋,我給您和下麵記功,沒有時間上的要求。”
“技術上是一塊,軟件不好弄啊,還有材料。材料咱們確實差了,那玩藝兒就得靠錢砸,你心裏也得有點譜,不是小數。”
“這您放心,資金肯定不是大問題,包括實驗設備實驗耗材,您要什麼我給什麼。”
“真的?”
“肯定真的,這事兒不能開玩笑。”
左廠長用帶著老繭的黑手重重拍了拍張彥明的肩膀:“行,我給你立軍令狀。軟件我沒招兒,得你想辦法。”
“軟件我保證不拖您後腿,我在京城有個實驗室,就是搞軟件這一套的,應該問題不大。”
“那就好,那可好了,那就見亮了。”左廠長相當開心。
張彥明下意識的往後讓了讓身體,這老爺手勁大呀,拍的賊疼。
“你琢磨琢磨,以現有的技術條件,看看能生產點什麼好賣的東西,咱們也不能就等著吃你的錢,也得自己造血。”
“您放心,一時半會兒還吃不窮我,咱們用不著走那個路子,我就等著機器下蛋,到時候掙錢還不簡單?”
“那到是,你有譜就行,技術上交給我。”左廠長也來了豪氣,拍了拍胸脯。
廠子現在不大,事實上說是廠子都有點過了,現在頂大天也就是一個實習裝配車間,一切都得從頭來。
工業是一個係統化的問題,不是一拍腦門就能蹦出來的。
就像所謂高科技,軟件業,電子工業,半導體工業,這都是一個一個巨大複雜的體係,是需要真金白銀把各方麵鋪出來才行的事情。
不是有了一台車床工業就能現代化了,也不是生產個鍵盤鼠標就是高科技。軟件除了商業應用小程序我們還有什麼?
這些張彥明都懂,左廠長他們這一代人更懂。
我們的工業是在整個係統上基礎上的落後,甚至是思維上的。
我們的製造業和國外的落差超過了三十年,這三十年是怎麼來的呢?怎麼計算的?
是從60年代算起。
為什麼呢?
因為那時候我們的基礎工業製造工業,並,不,落,後。我們窮,但不弱。
三四十年代關外本身就是亞洲的重工業中心,東方魯爾是白叫的?長春與倫墩扭腰並稱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再加上毛子的156援建,補上了最後一塊短板。甚至那時候還有小小的超越。你敢信嗎?
發動機,汽車,機床齒輪,機槍大炮,坦克,我們全部自產,絲毫不弱。
甚至我們那時候就能生產自行車鏈條鋼了,這是材料上的勢均力敵。
然後一切戛然而止,再接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理念浮潮就出現了,於是自廢武功,大批研究所實驗室裁撤,大批技術人員高級技工失業去擺地攤和城市管理者捉迷藏。
這裏麵小腳盆功不可沒,到處都有他們的影子。還有大眾。
當然,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磚家學者們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說書生誤國。
然後八十年代落後二十年,九十年代落後三十年。很簡單的,數數就好了。
這裏麵說起來那就複雜了,各方麵的原因,人浮於事,外行管理內行,全是不允許描述的東西,是直接通往屏蔽的光茫大道。
“難哪。”左廠長背著手,和張彥明走在辦公室前麵的小廣場上。
“沒事兒,弄一點是一點兒,我也不敢想就這麼趕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