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不差輩就行(1 / 2)

“我爸是張滿柱。”

張彥君笑起來,這小子確實鬼道,報名都說小名,要是外來的還真不知道。

“你是滿柱的兒子?你老幾?”

“老二。你認識我爸呀?”

“你爸在家沒?”

“你要嘎哈?”

“你怎麼這麼多心眼子呢?你爸也不這樣啊。”

“我像我媽不行啊?”哈哈哈哈

“滿柱子,是,是我大爺。”那個小丫蛋費力的剝著糖紙,小聲不大的插話。

“你別說話,知道他們幹啥的?”淘小子伸手拿過丫蛋手裏的糖幫她剝開,教訓了一句。

“他們,不是壞銀。”

“那能看出來呀?”

張彥君伸手在淘小子頭上拍了一巴掌:“當麵就這麼說呀?”

“誰呀?”一個壯漢大步流星的走過來,大嗓門子半拉村都能聽著。

穀場在河邊,這邊是過去的小隊部,沒有人家,人家都在河對岸的半坡上,延著河道。

張彥君看了看對方:“彥良啊?”

“啊?誰?我靠,大君啊?你怎麼回來了呢?這是二明吧?這個是你家老三?我沒見過。”張彥良驚喜的笑著加快了腳步。

“你們怎麼一起回來了呢?來看我四叔他們?這大冷天的,趕緊進屋唄?去我那坐會兒。”

張彥君的大爺在族兄弟裏是老四,其他枝的孩子都叫四叔四大爺。

這一個村裏老張家都是一個祖上,到這輩都分了十來枝了,是親戚,其實也沒那麼親近了,也就是本枝的當親戚,其他的也就是稱呼一聲。

張彥良的爸爸和張彥君的爸爸是一個爺爺,還不算遠,小時候也是成天打在一起,所以要親近些。

農村人家之間的關係真不太看是不是親戚,而是看走的近不近,像從小一起長起來的就近便些,不是親戚勝似親戚,如果本身就是親戚那就是一家人了。

農村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小名,也有把大名當小名叫的,張彥良就是。

他家也是哥仨,就他大哥有小名,就是張滿柱。

張彥良家就在河邊上,離這邊近,聽到一群孩子喊說有車來了就過來看看。

“爸。”小丫頭叫了一聲:“糖,可甜哪。”

“三叔,他們是咱家親戚哪?”淘小子問。

“那可不親戚嘛,跟我和你爸一個爺爺。你叫……大君你和我大哥誰大?”

“滿柱大,比我大兩歲,老二和你二哥一邊大,老三比你小一歲。”

“那就都叫叔,小穎你叫大爺,二大爺,這是三叔。咱們這輩不太好叫了,沒排個順序。”

年輕人都不太講這個了,族兄弟也沒有排名,不像過去都是按族譜稱呼,現在連譜都沒了。

“隨便亂叫吧,不差輩就行。走吧,去看看我大爺。”

“在家,剛才還看他出來轉悠。”張彥良陪著幾個人往村裏走:“回來能待幾天不?”

“不能,就是回來上個墳,順便看看我大爺四叔他們,下午就回去了。有事兒。”

“上山啦?那邊雪窩子深哪,我和小偉俺們才去清了一遍。”

“嗯,我看太爺他們的墳是剛掃過。你們離的近,辛苦點。”

“那不應該的,自己家祖宗。”

在農村,祖墳就是象征,祖墳在,這一家人就散不了,城裏人已經不講究這些了。

現在城裏人死了都不知道往哪埋,墳地也講究產權了,二十年,不知道沒有兒女的是不是得自己回來續費。

這事兒好像有點不太好辦,也不知道兩邊通不通車,兩邊的銀行搞沒搞銀聯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