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世界最大(1 / 2)

創作者食不裹腹,盜版者拿著別人的心血賺得盆滿缽滿,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從歌曲到小說,從機械到工藝,大大方方,肆無忌殫。

雖然說用這樣的手段賺錢過於缺德陰損,怕是家人後輩都要受到牽累,但仍然絡繹不絕大有人在。

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是,自己吃飽就行了,管特麼別人死活。

連騙子都能沒事發個視頻訴說自己的辛苦,創業的不易了,別的還用說什麼?沒救了。

當無尖不商變成了無奸不商,無度變成了無毒,這個民族就開始墮落了,終將萬劫不複。

九十年代末這會兒,正是各種盜版的巔峰時刻,極盡猖獗。

之幫踩著全國各地無數企業的血肉在崛起,擊毀一個又一個品牌,終於驅盡良幣一家獨大,富起來了。

燈泡開始有了壽命,鉗子夾不斷鐵絲,螺絲未動螺絲刀禿了,服裝跳線開襠一股化學味兒,鞋成了紙殼產品。

整個國家的生產工藝產品質量飛速倒退了幾十上百年。就是這麼牛逼。

各種假貨劣貨鋪滿了中華大地。

文學文藝方麵也差不多,原創基本都餓死了,都去找飯吃。好不容易翻了幾朵浪花的湖麵迅速恢複了平靜。

泱泱大國十數億人口,就寫不出點好歌和好劇本?不是,是吃不上飯。

盜版和行業擠壓把一切絞得死氣沉沉,學閥門閥文閥操控一切。

仗義每多屠狗輩,誤國都是富貴人。上層人物眼裏除了利益什麼都不存在。

……

張彥明已經安排了律師小組,全國各地的去談歌曲版權以及肖像權的問題,這是早晚要走的路,早走一步就占住了先機。

同時,孵化園這邊的音樂網站也在研發打造之中。

這會兒已經有了在線播放器和粗獷的音樂平台,但都沒有形成什麼規模和模式。

這個時期的很大一部分網站都是這樣的,就是一群有點技術的人因為興趣弄出來,然後不知道如何管控運營,也不知道如何盈利。

這會兒網站的盈利模式說出來都感覺好玩兒:拉投資。其實就是騙錢。

建一個網站,燒錢拉流量,然後就開始融資,會玩的可以融好幾次,不會玩的弄一筆就跑了,或者另起爐灶。這就是所謂互聯網模式。

大家一個一個往下傳,像炒地皮一樣,想著法兒把東西包裝一下塞給下家。這就是我們的高科技發家模式。

和金融一樣,骨子裏除了欺騙就是欺詐。

網站本身是做什麼的,做的怎麼樣這些都不重要,也沒人在意,在意的是好不好包裝,能不能騙出來錢。

這可比經營簡單多了。

所以浪花淘盡英雄以後,剩下來的還是最開始那幾家,這也就不奇怪了。

咱們哪,學經營學管理一問三不知什麼也學不出來,就學壞快,而且還能舉一反三。

於是商業沸騰了,全國上下一片紅。主要是沒人管。

沒有約束,沒有人性成本,騙子肯定大行其道。最後泛濫也是意料之中。

泡沫過後,投資沒那麼好騙了,網站開始注意自身內容,開始了內容為王的時代。

有內容,內容好吸引流量,然後再去拉投資搞融資。其實還是騙,就是騙的門檻高了一點兒。

那內容從哪裏來呢?盜版啊。音樂作品和文學作品首當其衝。

……

“現在也幹不了什麼活,我就想著,先拆吧,平出來,等開凍了直接就挖,能省點時間出來。”黃師傅抽著煙看著這一片老房子和張彥明閑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