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京城的雪有點多,看樣子夏天會多雨。
多雨好,空氣清新城市幹淨,北方的雨水並不會引起潮濕,並不討厭。
大家自己把餐具送到指定位置,張彥明拉著兩個小丫頭帶著大家從後門出來進到酒店的院子裏。
院子裏的洗牆燈已經亮了起來,把整個酒店庭園映照的像仙境一樣,看著一點都不真實。
來到酒店的咖啡廳,大家叫了茶和咖啡圍坐下來說話。
兩個小寶貝和孫紅葉嘁嘁嚓嚓的在一邊說悄悄話,然後孫紅葉弊著笑去取了些糕點過來,三個人分。還要裝做偷偷的樣子假裝這邊的人都看不到。
“你們暫時就住在這邊吧,等我叫人把院子收拾一下你們再搬過去。先對付著,等年中那邊出來了就好了。”
“彥明,院子裏靠什麼取暖?”
“地熱和空調,沒接公共供暖,那個效果不太好還不好看。”
“自己燒不行嗎?”
“可以呀,光子家裏就是自己燒的,不過那個離不了人,你們就得雇個鍋爐工了。”
“現在政府搞煤改電,我打算試試,燒煤實在是有點難受,太髒。”張永光搖了搖頭,點了根煙,把煙盒扔到桌子上示意大家自己拿。
這邊空間開闊,抽幾根煙到是不怕影響別人。
其實一開始張永光想弄台小型燃油鍋爐回來,那點柴油錢他還燒得起,不過讓張彥明勸住了,燃油鍋爐雖然比燒煤要幹淨點,但更危險。
還有柴油貯存也是個問題,味道也大。那得在地下埋個油罐子,想想都有點可怕。
柴油本身來說還是安全的,這東西拿火柴點都點不著,但加上鍋爐就不好說了,這東西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必竟這是在密集的居民區裏,在自己的家裏,不可能建一個鍋爐房弄個二十四小時的鍋爐班組,隱患有點大。
現在政府在推動煤改電,張彥明感覺挺好的,清潔,安全,錢不錢的到是小事兒,自己這些人誰也不缺那點錢。聽說會有低穀補貼。
因為房子都比較老,住戶密集,這一大片的宅子早就成為了區裏的大難題,各種不方便。
改造難,修繕難,水電改造早就提了多年了一直不能正常進行,還有下水網路,再就是燒煤的問題。
取暖全靠蜂窩煤,從八九月份,家家開始存貯,燒一整個冬天。公共取暖網雖然接過來了,但因為太複雜的地形根本達不到取暖目的。
一個雜院裏住著幾十戶,怎麼弄?不是家家都能掙來錢買樓房,有那能力的早就搬走了。
公共廁所,公共水源還是絕大部分本地居民的生活常態。
誰來也沒轍。除了把人全部遷走,要不然很多問題根本沒有辦法。
這個在京城來說最富有(房價)的人群擠在一起過著最窘迫的生活,誰也沒招兒。
國內很多大城市都是這種狀態。
其實,也不能說就處理不了,那得挺大的決心:有那個錢都被拿去搞綠化建大廈辦公樓搞什麼衛生文明了。
國內的形式主義永遠大於實用主義。
總之,困難嘛,相信老百姓會克服的。也確實在克服。
這個話題略沉重,聊了幾句就聊不下去了。
張彥明把話題切回到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