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爸有點唏噓,點了點頭:“對,那會兒排過。原來都按著譜走,現在沒那些講究了。一家人都不認識嘍。”
張彥明問:“咱家家譜呢?”
“原來那會兒燒了唄,不讓用,犯法。”張爸搖了搖頭。
“這不是有病嗎?”
“扯那些幹什麼?”張媽瞪了爺倆一眼。
“來,我……三大爺這回全家都過來,他跟著滿柱哥,我尋思著先給他們在禮拜寺那邊開個饅頭店,咱家在那邊不是有個小區嘛。
那邊住進去不少人家了,門市隻租不賣,我給弄間差不多的,他們一家先在一起,等弄熟了再分開幹,到時候一家一個店。”
“也行,先熟悉熟悉是應該的,那你就安排吧,給安排好。”
“能有那麼多人買饅頭嗎?”田小花有點不敢信。在她印像裏,饅頭都是自己家蒸,誰能花錢買呀。
“有,放心吧,生意肯定能好。饅頭,花卷,肉包子菜包子,雜糧饅頭,這些都行,還有餅其實也行,糖餅,合子,筋餅餡餅,油條麻花,都行。”
“你們哪,就放心大膽的幹,京城一千三百多萬人呢,怎麼弄都掙錢,把東西做好就行。”
張媽給吃寬心丸:“不怕沒人買,就怕你們到時候幹不過來,這邊人都要上班,沒時間弄那些吃食。”
“媽呀,這麼多人?”田小花跟都合不上了。
“可不,你當咱們小縣城哪?統共不到二十萬人口。等你們去看看就知道了,就那小區周邊一劃拉就比咱們縣城人還多。買賣不愁做。”
“東西我已經讓人去置辦了,那邊準備的店麵也在收拾。”
張彥明說:“和麵分麵都是機器,你們可能還得適應幾天,練練。
蒸鍋也是燒電的,大屜,人手呢,主要就是加料看火候,再就是包包子。怕是到時候得雇點人了。”
“烙餅用啥?”田小花問。
“也是燒電的機器。餅不急,先把饅頭包子支起來,慢慢看著添,一下子怕你們弄不過來。”
“在這邊啊,你們也不用多想,放心大膽的幹,等穩當點了想換換樣也行,餃子館什麼的都行,慢慢來別著急,錢肯定能掙著。”
張爸給幾個侄子侄媳婦吃定心丸。
“開館子麻煩,饅頭店省心。”張彥明對這塊還是比較了解的。
別小看饅頭包子,麵食這東西瞧著不起眼,三四十個平方的小店,隻要生意能做起來,在一九年都是兩三年一套房的利潤。
還省心,隻管和麵發麵蒸出來,也不用堂食都是買走的。
開小館子繁瑣麻煩操心受累不說,還真不一定能幹過饅頭店。
烙餅油條麻花這些需要用油的吃食雖然單利上比饅頭包子高,但是也比包子饅頭麻煩不少,油了巴嘰的成本高,銷量也肯定不如饅頭包子。
關鍵還得看怎麼幹,衛生味道份量還有輻射片兒人口,競爭對手這些都是影響因子。
買賣不怕做,就怕一窩蜂。
國人有這個傳統,今天看誰幹什麼掙錢了,明天滿大街都是,然後誰也別掙了,全賠。這樣的例子多如牛毛。
但這在張彥明這都不是問題,起碼小區的商業門市他能控製住。同業限量就行了。
周邊幾條街的門市管不住,但影響也不算大。
大不了買下來唄,王少白搬過去以後有時間了就沒少鼓搗這事兒,小區周邊的大點的門市都買了好幾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