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地道的農家家常菜,顏色形狀一概不講究,就是實惠,真材實料。
臘肉,臘腸,蹄花,黃豆紅燒肉,芋兒雞。雞是散養的,豬都是山裏人家養的。還有一道烤魚。
“魚是城頭切買的,山裏沒得,湊和吃哈,莫嫌。”聶紅海把烤魚連著炭火端上來,解釋了一句。
也是,就山上這點野湖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魚,一尺多長。
這邊的菜多麻多辣重口味,看上去都是紅乎乎的,蒸好的臘腸切開,紅燦燦的切口上大花椒粒明明白白,豬肝配著泡椒,辣子雞丁完全就是一大盤子辣椒。
茄子黃瓜都閃著紅油的光澤。
張彥明看了看孫紅葉,笑著對李老師說:“給我拿個大點的碗,裝些開水。”
“這有水。”孫紅葉把水杯往張彥明麵前推了推。
李老師笑著看了孫紅葉一眼去廚房拿碗倒開水。
“她笑什麼?”
“沒什麼,還不許人家笑啊?”
“不對,你說不說?”
“真沒什麼呀。”
李老師用了個小鋼盆,裝了大半盆開水笑著擺到孫紅葉手邊。
“啊?給我的?你們笑什麼呀?這是幹什麼?喝?”孫紅葉讓大家搞懵了。李老師劉秘書長區長書記,李鎮長都在笑。
“不是喝的。劉哥,你們喝酒隨意,不用管我們。李老師,給打兩碗飯。”張彥明把裝著水的鋼盆往自己麵前拉了拉,叫李老師去給打飯。
這邊不管是大館子小館子,都不會主動上飯,都得叫。
一個是因為要喝酒,二一個是這邊人沒有上桌就抱著飯碗的習慣,都是等到吃差不多了才來點,或者幹脆就不吃了。
聶紅海抱著個大玻璃瓶出來,是自家泡的藥酒,李鎮長說:“這個好,小聶泡的酒還是要得。區長,秘書長,建議你們嚐嚐。”
“好,那就來一杯。”劉秘書長點了點頭。這會兒他要是拒絕喝酒就有點不盡人情了,這麼多下屬呢。
李鎮長親自去打酒。李老師端著兩碗飯過來遞給張彥明和孫紅葉。
“這邊的米和咱們平時吃的不太一樣,你湊和著吃。”張彥明湊到孫紅葉耳邊小心說了一句。
渝州的米是南方米,粒長,沒有粘性,米香味相當淡,對於吃習慣了關外大米的人來說,可以用味同嚼蠟來形容。不是貶低。
“李老師,你把小聶也叫過來,你倆過來替我們陪領導喝點,我們倆都不能喝酒。”張彥明扭頭叫人,孫紅葉夾了點米飯嚼了嚼,相當震驚。
張彥明就笑,他當初第一次吃的時候也是這個表情,甚至懷疑這是不是大米飯。
“配著菜吃。”張彥明夾了片臘腸放到孫紅葉碗裏,又夾了塊紅燒肉,放到開水盆裏涮了涮,也放到孫紅葉碗裏:“這個就是幹這個用的。”
“那你們笑什麼呀?”孫紅葉知道菜是辣的,洗洗辣味就淡了,但是奇怪大家笑的那麼怪異。
“這邊隻有小娃娃不能吃辣,需要這麼涮一下。這都是小娃娃的待遇。三四歲以下的。”
孫紅葉愣了一下,自己也笑起來,拿手肘拐了張彥明一下。也不提前說一聲。
“主要是他們也不會做什麼不辣的菜,如果硬要做就不是那個味道了,這麼吃正合適。我原來也這麼吃過的。”
“他們這邊五六歲就開始吃辣啦?”
“嗯,差不多吧,有的早些有的晚點。這邊的貓狗都比咱們能吃辣,還有花椒。”張彥明指了指菜盤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