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這邊確定能過來上班的有一千多人了?”
“八百多嘛,說死了的,有些來是來過,沒按手印。”
嗯,這才正常。不管哪裏什麼事情,總會有一些聰明人存在的。
“那就這八百多人,後天吧,後天統一起來下山去平場,挖溝,把他們分成組。把會幹瓦工的單獨弄一組,其他的平均分分。”
老孫把椅子前腿翹起來,椅背頂在牆上,搓著下巴給聶紅海安排:“電工多不多?看看有幾個也單獨找出來。”
“木工和漆工哎?”
“暫時用不著,先就別分了,跟著幹吧。咱們要下力的,技術上的事兒以後再說。得先看看表現。”
“挖溝平場要用這麼多人?”宮賀春端端正正的坐在那問。
“至少先平出來一平方公裏,八百來人還多?”
“不是有設備嗎?靠人力?”
“先得靠人,選好地方圈出來,然後挖溝鋪路,沒有路設備也進不來呀。我看那邊,至少得鋪一兩公裏的硬路出來才行。
等路鋪出來設備進來就用不了太多人了,就去紮網唄,那會兒紅線也出來了,不是要樹網栽樹嗎?這一大圈三十來公裏,估計得小半年。”
“紮網栽樹挖路基,同步進行。”張彥明插了一句。
“網子我訂了,樹苗現在就要不?”
“種什麼樹?”
“種什麼?種兩種吧,一種單調了。枇杷,再選一種開花比較香的。叉著栽。”
“你是打算種單排呀還是林帶?那區別可不小。”
“林帶吧?林帶遮蔽性要好一點,完了還好看。栽一排單薄了點。”
“那可得時間了。種苗還是成樹啊?”
“苗啊?批杷得兩三年才能長起來吧?至少也得選那種兩米來高的才像樣。就怕買不著啊,這玩藝兒,能從外省運不?問問。”
“那可不,這一大圈兒,三十來公裏,你就兩種樹得多少?還林帶,單排就有的買了。”
張彥明看了老孫一眼:“三十公裏是三萬米,樹是講株距的,小林帶也不過就是兩萬來棵,很多嗎?”
“這麼點啊?那不多。你算的對嗎?”
“三萬米,四米一棵,自己算。”
“那沒多少啊……七,七千來棵?我靠,這麼點。”
“嗯,種三排,橫距有三米就夠了,兩萬來棵,然後裏麵混點開花比較香的純觀賞樹。到時候等枇杷落果的時候還可以搞搞采摘活動。”
老孫舔了舔嘴唇:“這邊枇杷算是好水果,味道可以。那咱們那些小區裏都栽這個得了唄?還能看還能吃。”
“可得了,你天天看著?再搶的打起來。小區裏不合適,你不能期望所有人的公德心都那麼強,不現實。我都會去摘。”
“我也會。”孫紅葉想了想點頭。
“我是說咱們自己小區。”老孫狡辯。
“三萬棵樹子,二十達天,豆是不好運送。”老聶接了一句。農村人別的不知道,種地栽樹全是好手。
“直升機吊,人就隻能走了,沒辦法。”
“咱們可以先挖路基,然後圈網子栽樹,先把路基挖出來。”
“得多長時間?”
“一個來月吧,其實三十公裏真沒有多少,就是聽著嚇人。”
“土往哪排?”
“拉出來墊場唄,這邊是山坡坡,墊場需要的就不是小數,這才三十來萬方。”
“那就這麼定了,後天人下來,先墊平場的路讓設備進來,然後這邊挖路基,他們去排網挖溝,樹放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