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不能做聖母(1 / 2)

<

“你呀,鹹吃蘿卜淡操心。”

老張拍了拍老孫:“這邊的城建哪不亂?你指個地方。就這地形地貌,就這麼曲裏拐彎的,按你這想法,咱們就從這邊開始得一直幹到長江邊去,都得修。”

“不止。”張彥明笑著說:“修到江邊一看,不行,對麵還是亂。”

大夥都笑起來,那確實就沒個頭了。按關外人的審美和性格,這邊整個城市都得重來才行。

橫平豎直方方整整在這邊就是個沒有可能的事實。

把渝州各個地方的衛星圖放大,拿給強迫症看,尤其是北方的強迫症,看一個爆一個。賊靈。

“你們就窩囊我吧,投資又不是不掙錢,慢慢改造唄。這邊活幹完了不幹啦?”

“其實從規劃上講,本地人也想把城市弄的整整齊齊的,但是老城那時候哪來的規劃?你這性格,這邊完了以後去大學城那邊吧,那邊符合你。”

“大學城?在哪?”車上的人都看向張彥明,連本地那司機都看了過來,做為接待辦的司機那消息也是相當靈通的,他都沒聽說過。

“呃,”張彥明捏了捏鼻子。仙媛在一邊翻了個白眼,她太了解張彥明了,一捏鼻子就是心虛,沒跑。要不就是要開始瞎編哄人了。

“市裏有這麼個規劃,或者說想法,還沒形成具體方案。我也是那天聽二哥提了一句。現在不是流行弄大學城嘛,渝州這邊學校也不少。”

大學城這個概念,具體是誰提出來從哪裏開的頭已經無證可考了,有好了幾種說法,不過比較公認的是蛇口清華大學城,計劃發起於96年。

這個是隨著國內大學的不斷擴招需求和隨之而來的的高校兼並整合而產生的一個概念,就是集中城鎮化。

從2000年開始,國內開始了大學城的規劃建設風潮,好像沒弄個城出來自己家這就沒大學了似的。

本來所謂大學城,是先有校再有城,而這個‘城’也不是普遍理解的城,國外的大學城基本都是百年沉澱慢慢形成的,是共享教育產物。

而我們卻把這種城理解成了簡單的城鎮,不就是建嘛,劃塊地皮修嘛,那麼多開發商呢,這不正是賺錢的好機會?於是在04年就被叫停了。

短短三年時間,大學城四麵開花,規模越來越大,投資越來越大,變成了炒地皮賣房子,就是市政有點跟不上。也沒法跟得上。

張彥明確實沒記住渝州的大學城具體是哪一年開始規劃建設的,但確定是有,規模還相當不小,持續建設了十幾年才把市政跟過去。

之所以記憶深刻,是因為那會兒在網上經常看到學生的貼子,什麼‘遠離都市的隱居生活’呀,‘我今天進城了’的炫耀啊,下點雨就‘歡迎來大學城看海’什麼的。

那都是11年了,大學城還在與‘市’隔絕,往返一趟要一整天時間。

渝州在2000年這會兒,在校大學生已經接近十五萬人了,十年後的報紙數據是五十萬人,也不知道是確定還是猜測。

張彥明對這個什麼大學城到是沒有什麼偏見,遠離城區集中院校好處是肯定有的,隻不過國內的方向發生了偏差,城則城已,教則非教。

這事兒到是可以琢磨琢磨,也算是對教育事業做點貢獻。

“咱們能插進去嗎?”老孫對這個相當有興趣。

“等我找機會和市裏碰碰吧,打聽一下。你有那精力嗎?這邊不夠你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