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自三清成聖後,數萬年間,因傳道需要,除老子外,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各自開始收徒。
三清聖人收徒,自然是震動洪荒的大事,無數散修慕名而來,希望拜入聖人門下,不僅能得上乘妙法,還能聆聽聖人大道,受大教庇護。
這比起投身天庭還要讓人心動,畢竟上天做官雖然威風,靠山也夠硬,但同樣也會受到很大的拘束,不但要時時點卯報道,更有相應的職責要事物要處理。
而且天庭等級森嚴,諸神層層排布,上下級之間權勢地位相差很大,尊卑便十分明顯。這對一些喜歡逍遙自在,同時頗具傲氣的人來說,有些難以接受。
聖人弟子就沒有這些煩惱了,除了對師父要尊敬,言聽計從之外,其別的人完全可以不用理會,哪怕是同門大師兄,對自己也沒有太大的約束權力。
一時間,昆侖山吸引了大量的目光,無數懷著各種心思的求道者慕名前來,每天絡繹不絕,在山中流連不去,希望能拜入聖人門下。
元始天尊收弟子重根腳心性,認為弟子在精不在多,於是在昆侖山外設了個大陣,專門考驗氣運根腳福緣心性,能通過大陣的才有拜師的資格。
這大陣十分玄妙,並不是修為越高就越能通過,是以能從大陣中出來的百中無一。元始天尊在這些人中挑挑揀揀,最後相中了十二個根腳資質心性上佳的有德徒弟,收為親傳弟子,分別為:
九仙山桃源洞廣成子。
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
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
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
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
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
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
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
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
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
又有幾個雖然通過大陣,但師徒緣分淺薄的生靈,苦苦哀求聖人收錄門下。天尊感其道心精誠,遂收為記名弟子,便是比較有名的雲中子和南極仙翁。
還有一人令天尊十分為難,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蓋因這人雖然隻是一尊大羅金仙,但輩分較高,曾在紫霄宮聽道,與道祖也有師徒之實,算是天尊的同輩人。
元始天尊道:“道友是紫霄宮中客,福緣深厚,修為高超。雖然隻是大羅,但也在道祖坐下聽過斬屍秘法,貧道並無什麼能教道友的。這拜師之言,委實不妥。”
那道人道號燃燈,是靈鷲山圓覺洞中一口棺材化形,因棺材之上常年燃著一盞靈柩燈,故號燃燈道人。他當年在紫霄宮聽道時,隻有太乙金仙的修為,許多大道秘法根本沒聽懂。
這聽道不同於後世上課,沒聽懂就是沒聽懂,不存在記筆記之說,所以他所得大道不全,修為進境不快,至今還在大羅後期晃蕩,比起紫府洲二代們都要不如。
為了得到完整的鴻鈞大道,然燈道人遂放低身段,打算拜玉清聖人為師,這求道之心算是十分誠摯了。
“聖人容稟,燃燈雖聽過道祖講道,不過資質有限,百中不能得其一。今聽聞聖人廣收門徒,傳道授業,燃燈不才,也有向道之心。望聖人垂憐,賜燃燈玉清妙法。”
元始天尊心中沉吟,這燃燈道人求道之心甚堅,一片誠心,委實難得,玉清大道並非不能傳授,隻是他畢竟跟道祖有過師徒之實,這輩分上實在不好安排。
燃燈見玉清聖人有所動搖,急忙再次下拜道:“求老師可憐弟子一片誠心,收弟子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