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九章 內亂(1 / 2)

東勝神洲有齊國崛起,而且還不止一個齊國。

薑太公之子,曾經薑姓齊國的第二代國君呂伋從昆侖山出世,以《乾坤萬年訣》為基,以臨淄為都城,收二十三郡建立新齊國。

曾經薑齊還活著的舊臣如管仲、晏嬰、武吉等,紛紛出山輔佐,再有闡教在背後支持,一時之間,聲勢不小。

曾經取代薑齊的田氏也不甘寂寞,當年秦滅六國時,留下了不少老臣,這時也紛紛跳出來,跑到鹹陽接回了前王田健複位齊王。

因田健是當年運朝之主,雖然隻是中人之姿,不過修為也算不凡,又是主動投降的,幫助秦國破燕、趙、魏楚四國合縱,故而得到了大秦善待,十餘萬年過去了,仍活的好好的。

田健複國,以莒城為都,聚二十五郡之地,立大齊王朝,因處南方,故稱南齊,而薑姓齊國便稱北齊。

南齊之國,舊臣耄老多有存留,文臣如田健的舅舅丞相後勝,儒家孟子,武將如司馬穰苴、孫武、田忌、孫臏,孟軻的徒弟匡章等,實力不凡。

南齊北齊有滅亡社稷之仇,故而立國之後,便戰爭不斷,雖然南齊國力更強,可惜田健資質一般,而丞相後勝也非大才,為人又貪鄙,糾結一幹老臣爭權奪利,使得南齊無法戰勝北齊。

除齊國外,燕、趙、魏三國因當年直接被大軍滅國,國中貴族被一掃而空,經過十餘萬年的時間,幾乎在沒有了基礎,雖然也有遺老喊著複國,可惜旋起旋滅,已經沒了出頭的機會。

反倒是大夏、大商、大周三個新國家發展迅猛,短短時間,便各據數十個郡,已經再次站穩了腳跟。

當年大夏末代帝桀本有天縱之資,奈何天命難違,最終也變得暴虐無道,墮落腐化,落得個被流放的下場。

不過畢竟上頭有人,見他流放過程中悔改的也算不錯,於是又被家族挽救了回來,勤奮進修之下,如今已是十分不凡。

這次夏桀也出山複國,在家族的支持下,發展迅猛,一改過去的荒淫無道,頗有英明神武之象。

大周則在周平王姬宜臼的號召下,重立新國,文臣有周公旦、召公,武將有雷震子、曹劌等,因背後也有闡教的影子,發展的同樣迅猛。

而大商更是留存著強大的力量,聞仲、黃飛虎等人能文能武,又有截教在背後支持,仍然勢不可擋。

而南瞻部洲的爭鬥,則同樣越演越烈,劉邦自從斬白蛇之後,就開啟了潛龍之命,泗水郡又被呂公等人攻占,擁他為沛公,公開和項藉作對。

不過實力對比差距太大,雖然期間楚國內亂,給劉邦創造了絕佳的機會,但光憑人族的實力,如何是魔族、妖族聯手的對手?隻得一路敗退到巴蜀,憑借天險勉強抵住了敵軍,開始修養生息。

南瞻部洲六百郡,項藉起兵以來,找了個楚國王室後裔立為義帝,表示要複舊楚之國,大義旗幟號召下,引得殘留的楚國世家爭相歸附。

雖然十餘萬年過去了,老百姓早就忘記了自己楚國遺民的身份,但昔日楚國遺留的世家豪強卻仍然記得。

在這樣超凡的世界,本就生存力頑強的世家豪族更是綿延不絕,一直屹立不倒的古老家族比比皆是,在地方上有著無處不在的影響力,除了不凡實力之外,擁有著極大的政治號召力。

雖然楚國存在時間也未必比大秦的統治時間長多少,不過還是有許多王室血脈流入民間,建立起一個個世家,無時無刻不想著重鑄先祖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