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采陌帶了幕籬,倒是沒有如同來將軍府的時候那般引起轟動。
隻是第二天,采陌便接到了聖旨。
準確的說,女子十八坊的所有掌櫃,都接到了聖旨。
宣旨的太監道:戎族投降之後,五日之後會來同皓月城簽訂通商條約。屆時,戎族會帶十二位女子前來同南國的女子比試才藝。素聞女子十八坊掌櫃,皆是不可多的的才女。因此,請他們於當日入宮。
其中,才藝比試規則為:三文、三武,其餘六人文武皆需比試。
戎族女子擅騎射,人盡皆知。但擅騎射卻並不等於不通曉文墨。而南國女子好文,雖才藝雙全者很多,但習武之人卻幾乎沒有。
戎族此番作為,便是間接性的挑釁南國。
文,南國定會勝。
然,武定會輸。
若說是文武皆對半分,定然是可以打成平手。但南國文三、武三、文武六人,這樣的比試方式,於南國而言大大的不利。
但采陌卻覺得,皇帝此番請她們入宮,並非因為需要她們參與比試。
除了眾人知曉阮娘會些防身手段之外,十八坊的其他女子並未透露過自己的身手。
雖然她們人人文武雙全,可幾乎無人知曉。
她可不信那不中用的皇帝會知曉她們的身份。思及之前皇帝對阮娘動過心思,采陌猜想皇帝有可能隻是想召阮娘入宮,而後設法將其留在宮內,其他人不過是陪襯罷了。
畢竟,請阮娘一人入宮,不太合適。
采陌猜中了皇上的心思,但她隻猜對了一半。皇上雖然確有留阮娘在宮之意,一方麵又想見見名動皓月城的女子十八坊掌櫃。
便借著這個契機宣了這聖旨。
而本來還因為戎族的這些行為有些心塞的皇帝,想著這些,瞬間心情又好了起來。
他聽說,今朝有酒酒坊的小娘子,因貌美在街上引起了諸多尾隨之人。這得何等姿色,才能做到如此。
後宮雖美人眾多,但卻沒有一個人姿色比得上阮娘的,阮娘是他見過的最明豔的女子。但阮娘在街上都沒有引起過那樣的轟動。
其實若是非得評比采陌和阮娘誰好看,是不好評比的。因為兩人的美,各有千秋,不是一個類型的。
之所以采陌能引起轟動,是因為采陌剛來皓月城,見過她的人不多,而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故而才引起了那般情況。
皇上在五日之後的宮宴上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第一是暗中拿下阮娘,第二是明著勾搭采陌。
他認為自己生得玉樹臨風,又是一國之君。如采陌那般的小娘子他隻要給些甜頭,她應當就會滿心歡喜的蹦躂到自己身邊的,如同後宮那些為了博他歡心的女子一樣。
之所以阮娘是個例外,許是年紀輕輕就守了寡,便對男子傷心了。
采陌雖好奇皇宮長什麼模樣,卻不是很想去。在她眼裏,皇宮就是麻煩的代名詞。當今聖上繼位三年,後宮佳麗雖未有三千,可也有三百。那些女人自是知曉皇上的心思,還不知得如何刁難她們呢。
但她現在最愁的還是如何跟小將軍商量,讓他不要包滿一個月酒坊的酒。如今知道小將軍是為何要買自家的酒了,去同他商量就應當沒什麼困難之處了。
可一想到自己那日在將軍府見到的尷尬場麵,還有自己丟人的行為,她就覺得沒臉見人。
采陌接了聖旨之後,就坐在窗邊不斷的給自己做心裏建設,讓自己能泰然自若的去見小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