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伏擊(1 / 3)

小將軍仍舊隻帶了十萬人迎戰,餘下的七萬多人馬鎮守後方。

十萬對三十萬,三倍的兵力,這是小將軍第一次麵對這麼大的兵力懸殊。

此前與戎族打仗的時候,他們的兵力懸殊並沒有這麼大。

但越是這種時候,反而讓小將軍更興奮,他喜歡挑戰,喜歡戰場。

這一場,打了許久,死傷無數,遍地都是屍體,蕭瑟的秋風夾著尖利的鳥叫聲,顯得尤為慘烈,仿若人間煉獄。

最後在小將軍重傷了和碩親王,和碩親王由人護送著逃離戰鬥圈,才結束了。

和碩親王所帶領的三十萬大軍,折損了一半,小將軍的十萬大軍,僅剩了兩萬人馬。皇上在中途看著越來越激烈的戰場,也被帶動和感染了,毫不遲疑的加入了混戰中。

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受了很嚴重的傷。

兩次交鋒下來,雙方都算得上是元氣大傷了。

平安王和趙靖川等人,剩餘的人馬三十七萬,而小將軍和皇上這邊僅僅剩下九萬兵馬。

相當於是需要用這九萬的兵馬戰勝四倍的兵力,采陌對小將軍道:“若不然,征兵吧!”臨時征兵,雖然沒有時間訓練,但總比沒有人好啊。

有經驗的可以打前鋒,沒有經驗的再訓練。此番和碩親王受傷,必然會休整一段時間,而他們這邊,皇上也受了重傷,所以有一定的時間可以突擊訓練。

總體算下來,平安王那邊雖然犧牲的人馬比他們多,但他們依舊有很大的兵力懸殊,而且這個懸殊,也越拉越大。

小將軍搖了搖頭:“我們若征兵,他們也會。屆時這一仗便沒完沒了了。”他現在在等,等簫亭那邊的消息。

和碩親王在這一戰後,必須死在皓月城內。

十天後,和碩親王因傷重,死在了皓月城。和碩親王死掉的那一天,嘉禾公主自請和離,帶著戎族大軍放棄了平安王離開了皓月城,回了戎族。

並在當天給皇上寫了手書,戎族依舊願意同南國和平相處,認可皇上的位置。此前和碩親王幫助平安王的行為,是和碩親王自己的個人行為,不代表戎族。

嘉禾公主深深的知道,小將軍現在看似處於劣勢,但平安王有在多的兵又如何,除了他自己,他沒有可以領兵之人。

平安王如今的身份和地位,一定不會親征,所以此戰平安王和趙靖川必敗。

她不能讓這些戎族的男兒都折在了南國。

嘉禾公主帶走了十萬兵力。他們來南國的時候,一共有十五萬大軍,但在經過這兩戰之後,他們犧牲了五萬左右的兵力。

戎族的兵馬,是三方中損失最少的。一是因為戎族的人本就擅戰,二是和碩親王帶兵的時候故意將戎族兵馬置後了。

所以大多傷亡都是平安王和趙靖川的人。

也正因為如此,平安王和趙靖川的人對和碩親王十分不滿。

在這樣的情況下,嘉禾公主帶走戎族的兵馬,二人是挽留也不是,不挽留也不是。最終二人決定還是讓戎族兵馬走了。

因為戎族兵馬即便是走了,他們也還有二十七萬大軍,而小將軍隻有九萬大軍,他們仍舊有絕對的優勢。

尤其是趙靖川,完全不想挽留戎族的兵馬。

戎族的人離開了,他的兵馬就高於平安王的兵馬的。待把皇上和小將軍打垮之後,他在收拾平安王就容易許多了。

餘下的這二十七萬兵馬中,趙靖川還有十八萬兵馬,而平安王隻有九萬。

平安王自然知道這其中的微妙,所以在嘉禾公主提出和離的時候,他是怎麼都不肯同意,但嘉禾公主是鐵了心的要離開南國,而且她手上還有兵權,平安王將她奈何不得,隻有放她離開。

戎族的人離開之後,趙靖川立馬就要帶人乘勝追擊,想要在小將軍那邊沒有修整過來之前,一鼓作氣的將剩餘的九萬大軍繳了。

平安王當即就反駁了,唇亡齒寒,以趙靖川現在手中的兵力,在滅了皇上和小將軍的兵馬之後,下一個豈不就輪到他了。

二人爭執了許久都沒有爭出個所以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