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區域不缺煤,但缺的是好煤。無煙煤數量很少,隻有權貴者才能用得起,大部分老百姓用的煤煙氣極重,在屋裏一燒,整個屋子都是煙,煮出來的飯也全是煙煤氣。
因此像長臨村這種較地處偏僻,又有山不缺柴火的地方,除了鐵匠鋪外,家家戶戶用的都是柴火。但這種冷冬加上冰雨天,柴木濕氣極重,幹柴做飯馬馬虎虎還有,取暖就不夠用了。
所以,趙權將主要的力氣花在打造“煙囪”上,這東西最好當然是用鐵皮來做,可是憑著李毅中的能耐想造個一二丈的鐵皮管,基本上不現實。趙權隻好弄了些竹子,中間挖空,加熱烘烤後拗彎,相互套接。並在屋子牆上打個洞,把竹子末端穿出牆外。基本上就可以解決排煙問題了,雖然竹子用一陣就容易爆開,但要更換也簡單。
趙權又從鐵匠鋪那弄了些煤,碾碎,和上黃泥,又加了一點點的碎木屑,與水攪拌。上一輩小時候在農村裏,趙權見過爺爺在家裏自己做蜂窩煤,很容易。具體原料配比他不記得了,但是知道隻要想辦法讓蜂窩煤成型就可以了。尋個竹筒,中間插幾根細竹,製成一個模,印出一塊塊蜂窩煤,晾幹後就可以用了。
爐裏燒著蜂窩煤,爐上架塊大木板,木板中間挖個洞,再做個鐵鍋架在洞口上,就成了一個可以湊合可用的煤灶了。可惜沒有材料,否則還能做個銅涮鍋,據說這玩意是忽必烈發明的,趙權琢磨著一定得搶在他之前,把涮鍋給整出來。
這個湊合能用的煤灶,可以隨時燒熱水、隨時煮粥煮飯熬湯,還能充當火鍋,也讓屋子裏暖和得多了。
這樣的爐子,趙權與李毅中搞出了三個。一個李家用,一個自家用,還一個給了郭侃軍,換了半院子的煤塊,皆大歡喜。
……
“不錯,這爐子的確好用!”
“煮的東西不會冷,還能調節火候。”
“趙家那小哥兒看來是有點能耐,難怪少爺會那麼看重他們。”
“少爺看中的不是那小子,而是姓辛的那家夥。不過我想下次他來時,趙家小子應該會引起他注意的。”
“那小胖子也有點妖孽啊,小小年紀做生意做得機靈鬼怪的。”
屋外冰冷似鐵,屋內火熱如春。爐子上架著一個大鐵鍋,鍋裏擠滿了東西,有肉有菜有魚。丁武時不時往裏添點水,再撒點鹽。圍著火爐的有四個人,各自端著一個巨碗,不時的從大盆裏撈出東西往碗裏堆著,吃得囫圇滿麵。
在座的四個人都是郭侃的親衛,也是真定萬戶史天澤帳下,歸屬郭侃直管的十夫長。
同樣是十夫長,但四個人的地位明顯是不一樣的。施玉田跟著郭侃的時間最長,已過三十的他在四個人中年齡也最大。他這個十夫長,相當於五十夫長,郭侃不在時,他就代表郭侃執行隊百夫長的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