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儒表法裏(1 / 2)

參加鎖廳試的人,都是以恩蔭入仕的官員,因此與普通士子參加的鄉試相比,其考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鄉試側重於才學,鎖廳試則側重於能力,尤其是官員的行政治理能力。

此次策論的題目是《明申韓之術,而修商君之法》。

申韓指的是先秦兩位法學家,韓國的申不害和韓非子,商君則是秦國的商鞅。這三位都是法學大家,尤其是商鞅,在他致力推行的以法學為本源的改革治理之下,秦國國勢迅速增強,從而滅六國而一統天下。

這個策論題目源於《史記》中的一句話,是丞相李斯在勸諫秦二世行督責之術時所說。在李斯看來,明申韓之術,行商君之法,就可以製止天下的動亂而實現大治。並以此鞏固君主的統治之位。

題意很清楚,是讓應試者討論是否應該以法、以術治國。

如今的宋國,外表看似強盛,但內部隱藏著各種危機。如果不想辦法做一些變革,盛世之後必然會迎來滑坡般的衰敗。

北方蒙古軍力日漸增強,麵對蒙古的戰爭至今不能說是失敗,但宋軍想要打過淮河,基本上不可能。對於這一點,朝廷上下都很清楚。

這裏有缺少戰馬的原因,也有南人不擅野戰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宋國的豪門貴族根本無意求戰。他們更願意守成,守住現有的財富。荒涼頹敗的北地,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吸引力。

但國勢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味守成是不可能守得住的。即便宋國對北地沒有任何覬覦之心,貪戀江南花花世界的蒙古人也不可能就此駐足於淮北。宋國上下,再不警醒的話,日後隻能麵臨滅亡。

今日朝會之上,朝爭雖然激烈,其實無論是主戰或是主和,每位臣工多多少少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隻是,主戰者希望以戰先發製人,擊潰蒙古人的野心,爭取戰略上的先手。主和者則意圖再爭些年時日,以穩定內政,積蓄反攻的力量。

賈似道偷偷看了看眼前的這位官家,三十三歲的趙昀貌似淡然的神色中,隱藏著一絲的憂慮。官家出生平民,其上位有些不尷不尬,皇族內部對他的質疑聲從未間斷。而理學家為了迎合他,開始強調君父理念,強調君權神授,強調道德至上。

但這些學說在賈似道看來,都是空無一物,越強調道德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最不道德的人。存天理、滅人欲,那批理學家最希望的其實是滅掉別人的欲,而占著自己的理。

不過,這套學說對君主來說的確有用,把其他人的“人欲”滅幹淨了,他的皇位自然就不會受到威脅。可是那些朝臣、士大夫、豪族之流的“人欲”哪裏滅得掉。更何況還有一直虎視眈眈的蒙古人,難道讓這些理學家到戰場上去跟他們談“滅人欲”嗎?

以理治國,或是以法治國,這種分歧其實自大宋開朝以來就一直存在。隻是堅持以法治國的人,一般下場都極為悲慘,比如王安石。因此在心裏頭,賈似道雖然鄙視理學,但他卻根本不敢公開反對理學。起碼說,現在不敢。

“嗯?”見賈似道久久沒有吭聲,趙昀輕輕地催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