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跟蹤(1 / 2)

選了個靠窗的桌子坐下,丁武要了壺石忽酒、三個菜。推開窗戶,對著迎麵而來的習習涼風,長長地吸了一口氣。一身疲勞似乎便消了一半。

不一會,酒菜上來,丁武先給自己倒滿一杯,酒未入口,鼻中已飄來一股熟悉的酒香。

丁武歎了口氣,自從八年前,第一次在長臨村喝到這種酒,自己似乎就被趙權給套牢了。之後稿城石忽酒樓開張,酒再沒缺過,就不覺得其珍貴。

自高麗回稿城後,沒了石忽酒,其他的酒喝起來寡淡無味,總是讓丁武心如爪撓。他都有些搞不清楚,自己此次之所以離開稿城,前往遼東,到底是因為想兌現對趙權的承諾,還是因為想念這石忽酒。

遼陽既然有石忽酒,其實不一定非要去南京府,在這呆著,也挺不錯的……

丁武將酒灌入喉中,努力地讓酒液在喉中多停留片刻。酒一入肚,一股略帶著躁熱的舒爽感立時滲透到四肢的每一個角落。

丁武長長地歎了口氣,隨後嘴角微翹,喃喃低語道:“我傻啊!在遼陽喝酒,還得自己掏錢!”

又灌下三杯酒之後,丁武帶著微醺之意,開始舉箸對付桌上的三道菜。

此時,樓梯口,有一個夥計又迎進了四個身著儒衫的客人。夥計一邊在前走著一邊道:“你們預定的雅間,在三樓,諸位心腳下。”

其中一人問道:“你知道是誰幫我們預定的嗎?”

那夥計搖了搖頭,:“的不知。”

其他人相視一眼,不再什麼,拾級而上。

丁武眼角從這幾個人身上掠過,心裏略微一驚,四個之中,有一個年約四十的長衫儒士,他倒是見過。前年隨稿城軍北上,經過燕京時,為稿城軍盡心盡力籌措糧草的燕京行台郎中,正是眼前的這位姚樞。

另外一個王鶚,丁武在稿城時也曾見過,隻不過跟他之前不曾交談過。

丁武正猶豫著,是不是該起身跟他打個招呼。離他不遠處一張桌邊,突然站起一人,興奮地對著那幾個人喊道:“百一兄!百一兄!”

此人年過三十,身著單薄長衫,頭戴青色方巾,腳著麻履。快步竄至樓梯口,對著那四個便是一個長揖。

王鶚麵色驚訝地看著來人,隨後露出一絲無奈之色。回了個禮,而後對其他人道:“此人澄州[x1]王棲梧,王庭筠之孫。”

王庭筠,為金大定十六年進士,家學極其淵博,被人譽為“遼東夫子”。曾被金章宗召入館閣,為翰林修撰。文采風流,照映一時。將之稱為當時的北地文壇領袖,毫不為過。

其他幾人聽此人竟是王庭筠之孫,不由敬意大起。於是將其延請上樓,隻有王鶚在後,露出一些苦笑。

丁武見幾個文人堆在一起,也失去了跟他們打招呼的興趣,繼續獨坐自飲。

幾個人身影剛在樓梯口消失,又來了兩個壯實夥。其中一個是蒙古人,另一個酷似色目人。走在前麵的色目人,自袖中掏出一塊碎銀,塞入帶路的夥計手中,低聲吩咐道:“給我們兄弟倆的雅間,安排在前麵那幾饒隔壁。”

夥伴臉露欣喜之色,點零頭,領著他們往三樓而去。跟在後麵的蒙古人,兩眼對著二樓一掃,丁武趕緊扭過頭,避開他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