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權先拎起爐鐵壺,倒出已經滾開的水,將蓋碗與杯一一燙過。再用一木勺從一茶罐中輕輕鏟出一勺茶葉,放入蓋碗。衝入開水,瀝幹,一股悠悠茶香便漂入眾人鼻中,讓人神氣為之一爽。
在座諸人,大多久居北地,對於飲茶之俗並不太了解,看到趙權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法,隻是覺得新奇。
隻有趙複的眼神中,閃出了濃濃的訝異。
北上之前,趙複雖然並沒有太多機會接觸一些頂級好茶,但對於茶道還算是比較了解。無論是建州龍鳳團茶,或是顧渚紫筍、雅安露芽、袁州金片、隆興黃龍,都沒有這種烹茶之法。他有些搞不清,麵前的這子,擺出的這副模樣是因為確實有獨到之處,或者隻是因為對茶道完全不懂而做出的故弄玄虛。
趙權專注的眼神,依然隻是盯著眼前的這些茶具。
趙權又提起鐵壺,滾水如一條繞著輕煙的瀑布,被注入磁白蓋碗杯中,水近八分滿,蓋上蓋子。又取出一疊精致木片擺在諸位麵前。食指虛抬,拇指與中指夾住蓋碗邊沿,略錯出碗蓋,留出一口子,將茶湯倒進茶海,直至最後一滴。
趙權放下蓋碗杯,右手依然指若蘭花,輕輕夾起茶海,分別倒入四個杯之鄭每個杯茶不過半,茶湯已盡。
趙權又取出一個環首木柄茶托,將四杯茶分別送至元好問等四個麵前。右掌虛抬,示意幾人先行品茗。
趙複手勢與趙權完全一致,也是食指微抬,用拇指與中指輕輕夾起杯湊鼻尖。黃綠色的茶湯清澈亮麗,同有一丁點的沫餑。一絲幽然醇厚的茶香,隨著輕煙鑽入鼻孔,瞬時擴散至整個腦海。
趙複輕酌一口茶湯,留於兩頰之間,細細品味,嘴裏泛起一絲淡淡的苦味,趙複不由的皺起眉頭。可是,當茶湯滑入喉中時,兩頰之內留下的,卻是一股濃鬱的甜香。
趙複腦子裏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這,似乎才應該是茶的味道啊!在此之前,他品茶無數,不管是哪一種茶,都是以茶湯鬱白、茶色豐富為勝。可是那些茶,喝在嘴裏,給人以多姿多彩的享受。卻猶如一個濃妝豔抹的貴婦,看不清本來麵貌。
而眼前這茶,卻如洗盡沿華的少女,雖然素麵朝,卻讓人直接品出其最本質的美。
“請問,權總管,你這茶產自何地?這烹茶之法,又是源於何處?”趙複雖然北上沒幾年,但他知道,淮水以北幾乎不產茶葉。因此百年來,茶葉是宋國對金國除了織品與銅製品外,最重要的貿易商品。
趙權將第二泡茶分給了其他人,而後微笑著回答道:“遼東不產茶,這些茶葉是我費了許多心思,收購的茶清,然後自己琢磨著炒了一些出來。貽笑大方了!”
趙權一邊著,一邊暗自打量眼前的這個宋人。此人年約四十,身材頎長,雙頰無肉,低垂的眉目之中,似乎隱藏著一絲的疲憊。
起來,除了在和州偶遇的秦九韶之外,此缺是自己結識的第一個宋人。
早在這幾個到來之前,權承仁便已經將這些饒資料讓人提前送至南京府。因此趙權對於這個本家多少有所了解。
趙複,為德安[x1]人,宋國名儒。德安失陷後家人全部死於亂戰之中,被姚樞從蒙軍手中救出後,據曾自殺數次未遂。趙權對他,其實更多的是好奇,他很想知道,作為南宋一個儒士的代表人物,這樣的冉了蒙古人手下,會帶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