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即便遼東萬裏疆域,一時為外人把控,也能秉持華夏道統,而不會切斷與華夏諸族的血肉聯係,視中原為陌路,以中國為仇敵,將萬裏江山拱手送與他人。
這下,可不僅僅隻是中原的巴掌之地!”
眾人聽得趙權這一席話,俱是一震。
自唐亡契丹人建立遼朝之後,關於王朝的正統之爭便從未停過。契丹占據燕雲之,便自認為已承襲於唐,開始以“中國”自居。而自視中原正朔的趙宋,數百年來,不僅未能奪回燕雲,更已失卻北地半壁江山。
但無論是遼、金,或是趙宋,的確從來都隻把目光停留於中原,認為占據中原才算是擁有王朝的正朔。以至於如今偏安東南的宋國,依然隻敢把臨安稱為“行在”,其名義上的國都還是汴梁。
而來自漠北的蒙古卻是另一個極端,直到今為止,他們依然將中原視為牧馬之地。要不是耶律楚材與一些漢人官員的勉力爭取,如今的中原很可能已經成為牛羊的下。
這也是王鶚、姚樞等人對蒙古國最為失望的地方。不尊儒術、無視道統、待文人若奴仆,視漢人如草芥。
文人自有傲骨,尤其是在座的幾個,都算當世名士。也許一時會為生計而低頭,但要讓他們盡心去服侍這樣的主子,沒有一個是心甘情願的。可是偏偏如今中原之地,漢人已失勢百年,既無人肯出麵為女真複國,也無人能統率諸侯勢力,建立漢家王朝。
可是,如果能在遼東建立華夏道統,而後反哺中原,以統率諸家漢世侯勢力,又有何不可?
眾人相視一眼,都發現了彼此眼中的絲絲狂熱。
同時感到震驚的,還是趙複。但他所想的,並非是所謂的道統之爭,作為一個宋人,他很清楚地知道,以宋國的力量自保尚有不足,想奪回北地,那是千難萬難。可是如果自己能夠在遼東,發展出一個親宋的勢力,那想要滅掉蒙古還是有許多可能的。隻是,這樣一來很可能又會重蹈聯金滅遼以及聯蒙滅金帶來的惡果。
想及於此,趙複又有些猶豫。
而此時,其他幾個人已經開始在熱切地討論著:
“我覺得可以籌措人力,撰寫一本《華夏淵源史略》。”
“我可以回中原,再召集一些人手過來……”
“可以寫一部《傳道圖》,將曆代聖人圖譜集於一書。”
“不錯,以伏羲、神農、堯舜為繼立極,以孔孟為垂世立教。”
“可以將所有民族先民,全部溯本回源,歸至周朝姬氏分封之下。比如萁子之朝鮮……”
“蒙古人呢?”
“想一想,總是可以找到一些根據的……”
“當得有懷納四海之胸懷,才能成此不世之偉業!”
趙權聽著紛紛的議論聲,心下卻有些失望。這些夫子,起道統與儒學傳承,如打了雞血般的興奮。卻沒人關心軍事、商業、製造與農桑。
這些,才是立足之本啊!
茶湯已涼,趙權倒去舊茶,重新泡上一壺,但已經沒人有心思再去品嚐茶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