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北城,趙權鼻尖不禁有些微微發酸。
這一去,遙迢萬裏路,他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回到南京府。
半年,一年,或是兩年?
五之後,一行人來到了開元府。
開元府,原為渤海國的夫餘府。遼滅渤海後,改稱為黃龍府。女真建國後,曾定都於此。
這裏,便是宋國徽、欽二帝被擄“北狩”的地方,也是嶽飛畢生想要攻破的所在地。
如今,卻幾乎光溜溜地呈現在趙權麵前。
這裏已經不能稱為“府城”了,也許叫做牧民的大聚居地更為合適。
城門倒是還在,但隻剩下一個拱狀的建築物,大概隻是作為一個地標來使用。城門兩側,隱約延伸出去的,是斷斷續續的一些土牆。
土牆之中,被踏出了無數條的進出道路,使這個殘破的城門,徹底地失去了門的功能。
一個個高矮胖瘦的帳篷,倒是錯落有致地各自成堆。
城內牛羊成群,還有一些馬正在歡鬧。
當年經過汴梁時,看到了汴梁外城成為了蒙古饒牧場,趙權還心生過一番感慨。如今,這個開元府城,竟然整座城都成為了牛馬之地!
城內一座完整的建築都沒有,零零散散的是臨時搭建而成的酒肆與商鋪。
帖木迭兒,正站在城中最豪華的一座鑲金大帳之前,等候趙權。
趙權將封揚與兩百親衛留在城外,隻帶著大岩桓、姚樞、丁武、陳耀,進入金帳。
封揚,這位東征高麗之戰中唯一幸存的保州兵,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相當合格的侍衛長,肯吃苦,耐得住丁武的調教,而且從來不會多嘴。趙權用得已經越來越習慣了。
兩百親衛,是在北高麗時大烏泰拔給他的那部東真兵,無論是裝備還是戰力,這支侍衛軍,在如今的南京府都算是首屈一指了。
臨行前的會議上,趙權派下無數任務,到後來才發現,隻有丁武跟陳耀沒有具體的活。把他們帶著一起去和林,更多是給他們倆找點事做。
當然,有丁武在身邊,趙權的安全保障水平可以提升了很大的一個級別。
不過,有陳耀在邊上,這安全防護等級可能被相應地拉低了。
對於陳耀,趙權似乎從來都沒有放過心,能放在身邊盯著最好,更何況這一去往返一兩年時間,知道留他在南京府,會幹出什麼怒人怨的事來。
比較可憐的是馬哥,為了陳耀,它忍著巨大的悲痛告別了他的十八隻老婆。
至於姚樞,應該算是此次和林之行中,趙權最大的依仗。
宮鬥,趙權不熟,但是姚樞熟得很。
多年混跡於蒙古國官場,讓姚樞對於蒙古國汗王的傳位機製,以及內部的權力爭奪方式極為了解。在他看來,蒙古人汗位傳承不過是一種初級的部族傳承體製,與漢家朝廷相比,無論是爭位的激烈程度還是凶險性,都遠遠不如。
對於姚樞的這種能力,趙權還是相信的。
戰場上兩軍對敵,習慣內鬥的漢人常常無法戰勝以劫掠為生的蒙古人。要論到朝廷與地方的治理,漢人卻可以把蒙古人甩出去最少兩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