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收的是絲物與糧食。在草原,則是羊與馬。
一直到現在,銀兩雖然成為交易時的參照貨幣,但是銀子本身質地差別極大,而且還不好計重,交易時都隻能算個大概。
早在南京府召開第一次五年計劃之時,趙權便將標準貨幣的製定與發行推上了日程。
但是無論金幣、銀幣,或是宋、金曾經使用的銅錢,發行成本都相當高。
宋國之所以強力推行會子,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周邊的政權都不具備發行銅錢的能力,使宋國銅錢大量外流,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以至於一直到現在,銅錢與軍械一樣,都是宋國絕對禁止對外貿易的商品。
而要想在最快的時間內,利用最低的成本,大麵積鋪開貨幣,唯有紙鈔。
當然,正如忙撒兒哥與闊闊木所擔心的那樣,紙鈔的發行使用,有許許多多的隱患,並會帶來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不過,南京府已經為此,準備了一整套相當完整的應對措施。
首先,就是發行主體的問題。
以後的蒙古國會不會再次發行紙鈔,南京府並不太關心。但是此次的發行主體,是絕不可能交給和林的。
這不僅僅是擔心和林會在巨額利潤的刺激下,如宋、金那樣毫無顧忌的超發與濫發。而是因為一旦被和林掌控了紙鈔發行的主動權,那南京府一切的籌劃,就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因此,南京府將第一次的紙鈔,定義為“飛錢”,並且定性為非法定貨幣,而是基於第三方交易時的一種信用憑證。
以猶太商會為發起人,聯合了張氏商行等數家長期在漠北、遼西、遼東、涼州、西域等地的行商,成立一家名為“石忽銀行”的機構,以掌管飛票的發行與推廣事宜。
這家機構,起始股本金為一千萬兩銀,允許任何人購買原始股份,每百萬兩銀擁有一個股東席位。
同時,免費贈送給和林一成股份,由蒙哥指定專人代表和林行使股東權利。
石忽銀行所發行的第一期“石忽飛錢”,麵額包括一兩、十兩、一百兩三種。可以在所有的簽約商行之內,通過飛錢進行任何貨物的購銷交易與資金存取。所有草原上的牧民,也可以憑此飛錢,向聯盟內行商購物。
銀行隻向異地存取款的商人,按金額的百分之三,收取費用。
銀行同時還推出資金借貸服務,在對抵押物如實評估的基礎上,可以借出資金,月息一成。
製度設計得很完善,未來的利潤也足夠誘人,但是石忽銀行與飛錢想要推廣,沒有蒙哥的點頭,是萬萬不行的。
可是,當蒙哥看著麵前的一大疊文書時,動都未動,隻問了一句話:“我需要的東西,一個月內,可以準備好嗎?”
忙撒兒哥麵露為難之色,叩頭回道:“若是汗王批準這些條呈,估計最遲在明年二月份,開春之前,可以備足五萬出征將士所需的第一批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