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蒙哥親率中軍主力,終於離開了六盤山,取道漢中,抵達利州。
而後,從利州南下,搭浮橋渡過嘉陵江,進劍門。
平苦竹隘、破長寧山城。
宋國利州知州王佐戰死,守將王仲降。
大獲山守將楊大淵降,通判趙碘自盡身死。
青居山龍州守將王德新、偏將劉淵降;運山守將張大悅降、轉運使施擇善殉國。
大良山城守將蒲元圭降;石泉軍守將趙順降。
不過一個月時間,蒙哥便將宋軍川北防線撕成粉碎。
但這並不是最可怕,宋國城守、將領投降無數,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十數年宋蒙之間戰爭的總和。
這些降將,是宋國川北戰線如此飛速崩潰的最主要原因。
戰場上,一次的敗場、一城一池的丟失,都不算什麼。但是,但是,一城之守、一軍之將的投降,這意味著宋國前線的軍心,正處於瓦解的邊緣。
宋國朝廷上下,為此震動。
可是,所有人包括好不容易登上相位的丁大全,完全束手無策。
似乎餘玠一死,便再無第二人能守得住四川了。
相比西線蒙軍如虹的氣勢,中線的蒙軍卻在半年多的時間裏,寸功未建,而且讓蒙哥看不到任何突破宋軍防線的希望。
一怒之下的蒙哥,從四川戰場上發出詔令,剝奪了霸突魯中路軍主帥一職,重新啟用忽必烈,令其接管中路軍,負責攻宋之戰。
十一月底,忽必烈在開平城行祭旗禮,正式出兵,幾乎所有的漢儒幕僚,全部隨行。
轄下兵力,包括霸突魯本部的一萬蒙古精兵、張柔順天萬戶、嚴忠濟嚴忠嗣東平萬戶、解誠水軍萬戶、史權真定萬戶。
同時,節製益都李璮、濟南萬戶張宏,以及河南各地屯駐軍隊。
這樣算下來,忽必烈有權調動的軍隊,已經不下二十萬。
忽必烈,以一種讓許多人都意料不到的方式,重新掌控了中原的軍隊。而且這一次,竟然直接成為了事實上的“中原之主”!
掌管著中原的軍隊,才意味著掌管著中原的一切。
更何況,這軍隊裏中,還包括最為精銳的一支——原來中原名義上的國王、木華黎的後代、霸突魯及其轄下的蒙古騎兵!
這一個任命出來,天下皆驚。
所有與趙權有過接觸的人,都同時想起了趙權一再的提醒:小心忽必烈!
中原諸儒,則撫額相慶:忽必烈,確確實實是他們等待已久的明主!
這位蒙古國,地位尊貴的王爺,將帶著他們,整飭中原秩序,重新恢複中原氣象,在蒙古汗王的允許之下,建立一個以儒學為尊的道統之地。
既然要順從,那就得趁早。
這些漢儒,在第一時間內,開始相互聯結成盟,相互鼓動遊說。而他們的目標,就是中原各地,執掌軍隊的漢人世侯與越來越多的漢萬戶。
真定史氏與保州張氏的依靠,讓忽必烈輕鬆掌控了河北、河南。東平嚴氏與濟南張宏又讓忽必烈得到了半個山東。
河東山西,是早已在暗中一支持忽必烈的劉黑馬。
除了始終對蒙哥忠心不二的鞏氏與流露出獨立姿態的益都李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忽必烈就已經控製了整個中原,近八成的漢軍。
包括剛剛組建不久的解誠水軍!
攻宋的中路蒙古軍,還是那些軍隊,但士氣,明顯地有了太大的不同。
這讓賈似道,不得不細細地梳理了這一年多以來淮水南北的所有戰事,終於發現到了問題所在。
淮東戰場,自不必細說,長期以來,都是他跟益都李璮在相互攻打。這兩年來,雙方出戰最多一次的兵力,加起來不過五千人。即使有大戰或是惡戰,也是從淮西經過息州、光州的蒙漢軍隊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