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守孝(1 / 2)

三個人步入墓旁一個草廬之中坐下,陳耀侍立於旁,端茶遞水。

“小權,守孝之事,還是我來吧,你先回旅順。”辛邦傑說道。

“哪能讓辛大哥守孝?別說軍部有多少事需要你,就憑著義父將萁國公之位傳襲於我,我也當為義守孝三年。”大岩恒語氣堅定。

“都別爭了。”趙權擺了擺手,舉杯一口喝光茶水。

杯子在桌上輕輕一敲,陳耀隻好屁顛顛地過來給他續水。

在旅順時,陳耀好歹也算是一部之長。可是在這裏,談的是家裏,他隻能活生生地矮去一輩,連個座都沒有。

“父親這輩子,你們倆陪伴他的時間都遠多於我。所以,守孝之事,還是我來吧。”

“多事之秋,你如何能一直在此呆著,難不成朝堂諸公,都得移到南京府來不成?”

“你們不會輪流著來嗎?”陳耀嘀咕道。

趙權眼睛一瞪,辛邦傑卻點著頭說道:“小耀這主意,倒是可行。”

“我看不用了吧,你們倆都忙去,我守在這裏,我想義父必定不會有異義。而且,義父臨終特地交代過,不得大辦喪事、不得勞民傷財、不得煩擾諸子諸孫。”

趙權沉吟片刻,說道:“這樣吧,我先在此守孝三個月,而後你們倆各自再守三個月。這事,就這麼定了吧!”

辛邦傑與大岩恒相視一眼,各自點頭,不再反駁。

“三個月後,我打算去一趟宋國。”

“什麼?”

“這如何能行!”

趙權輕輕歎了口氣,“不去,不行啊……”

“可是因為義父想與義母合葬之事?”辛邦傑問道。

與母親合葬,這是父親去世之前,唯一留下的心願。當然,父親並沒有給自己定下時間,甚至也隻是希望,而非要求。

但是,這件事的難度,在座之人,心裏都是一清二楚。

關鍵還在於,一旦讓忽必烈察覺此事,遷墓不成也就罷了,萬一他發起狠來,破壞了母親與姐姐姐夫的墳墓,那就百死莫贖了。

“這事雖然重要,但並非短期之內就能解決得了的事,還需從長計議。如有可能,我還是希望將父親遺骸遷去長臨村,而不是將母親遷來此處。

我想,他們應該更希望在長臨村安居吧……”

陳耀默默地點了點頭。

辛邦傑與大岩桓相視一眼,也未言語。

在長臨村安置陵墓,意味著必須徹底控製長臨村,也就意味著已經占領了元國最深的腹地——河南。

真能控製河南,元國差不多也該覆滅了吧。

那需要多長時間?十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

誰都無法預料。

但是趙權既然已經有了這個主意,他們倆自然不能反駁,能做的,就是傾盡全力的支持。

“忽必烈,已經準備派人去與宋國進行和談了。”趙權說道。

“和談,蒙古人跟宋人打了幾十年仗,怎麼可能合談?”

“沒什麼不能談的,這便是所謂,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

“那,你去宋國,是想阻止他們雙方的合談?這有必要嗎?”

“是啊,讓趙複去不行嗎?或者,讓姚樞去?”

趙權搖了搖頭。

“忽必烈此次和談,是準備聯宋抗權。”陳耀插了句話。

聯宋抗權?怎麼聯?

難不成,宋國會從河南或是山東出兵,穿過元國,一直打到東北來?

或者說,宋國提供銀錢糧草,助元軍攻打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