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全下天的百姓,讓他們知道,忽必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告訴中原所有士農工商與軍隊將士,他們追隨的君主,是一個如何無恥與下作的蒙古餘孽!
告訴所有的人,隻要願意追隨大權國,我將視之以國民而佑之!”
安置老弱婦孺,這是一件幾乎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是大權國中樞,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所有大權國的軍隊立時全部暫停了中原北線各處的戰事,轉為協助從大權國內部緊急調配而來的民政官員,安置流離的中原百姓、建造臨臨避冬之所,又調來巨量的禦寒棉衣與煤爐,以應付即將到來的寒冬。
對於依然據城而守的元軍,大權國軍隊隻是派兵在城外駐守。雙方都維持著一個暫時的僵的狀態,相互之間,既不攻也不打。
十一月底時,大權國幾乎動用了所有的後備力量,才勉強安置了陝北、涼州、晉南、翼北、益都等地百萬的流民。
這時候,若是有一支兵力能突襲至旅順,很可能會一戰而擊穿防備已經完全空虛的東北。
然而,沒有!
唯一能給大權國帶來威脅的軍隊,隻有依然堅守在海陽榆關的郭侃軍隊。
陽光斜射在榆關城上,照著靜坐於此的郭侃,全身上下泛出淡淡的金光。皺巴巴的臉上,如冰碴般、黑白相間的胡子,卻顯得分外的刺眼。
郭侃已經在城牆之上,又靜靜地坐了一整天的時間,粒米未進。
他的手上,捏著兩封信件。
一封來自於大權國的國主,趙權。信中沒有一字一句的責罵或是勸降。隻是用很平實的語氣,告訴他,現在的河北現在的真定,是什麼樣的情況。有多少的百姓苦無所依,麵臨著即將到來了大麵積饑荒。甚至在真定轄下的許多地方,已經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情況。
真定,是大權國軍隊與民政官員如今還無法涉足之地。因此,趙權無奈之下,希望可以得到郭侃的幫助,盡可能的在這個寒冬中,救助各多的百姓,以熬到春天的來臨。
另一封信件,是忽必烈親自簽署的詔令。郭侃,被忽必烈正式任命為“遼王”,有權節製河北全境的所有駐軍。並自即日起,起兵北上,再攻錦州!
若是能平定東北,忽必烈便允諾他可建立“遼國”,並成為遼國之主。
一輩子的夢想,似乎已經通過一紙薄薄的詔令實現了。然而,此時的郭侃,卻沒有任何的欣喜之情。
他已經知道,大權國全兵出動,此時內防極為空虛。雖說未必就能一戰而下錦州,起碼比數年之前,可能性大了太多太多。
可是,真的打下了錦州,打下了整個東北,又能如何?
自己已經失去了與家人,所有的聯係!
史家全族,隨著史天澤去了河南,沒給自己留下隻言片語。多年未見麵的妻子、兄長,不知去向。
麾下兄弟,如今還陪著自己的,隻有兩千餘人。
哪怕真的可以平定東北,自己也已經是孤家寡人一個了!
這一生,自己到底在為什麼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