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朝廷雖然已經下詔全宋國勤王,可是響應者了了。
大權**隊掃清了山東南部的元軍後,李庭芝得以抽兵南下,卻被堵在了揚州而不能過江。
湖南提刑李芾募集勤王之兵,卻被已從廣西突破北上的兀良哈台兵牽製而被迫堅守潭州。
最終,領兵前往臨安勤王的軍隊隻有兩支。一支是江西提刑文天祥捐出家資後,所招募的萬餘人義軍;另一支則是張世傑的部隊。
然而,這兩支加起來不到三萬的部隊,相對於數十萬元軍,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了。
宋國的形勢,已如脫韁的野馬,被驅趕著直奔懸崖而去。
趙權突然覺著一陣的煩躁,“賈似道現在哪?”
伍及躬身回答道:“賈相待罪於揚州。小人勸過多次,他不肯隻身離開,說如此一走,與叛國何異?”
趙權微微一怔,自己的確有些自做多情了。
原以為,跟賈似道見了數次麵,雙方之間私交不錯。為了以防萬一,給他備了條後路。但是賈似道若真的搭上黃海海軍船隻一走了之,這一世英名,將徹底付諸東流。
也是,在趙權的印象中,賈似道根本就沒有英名之說。不過此時的他,大概覺得自己還能挽救一下吧。
伍及語音有些低沉,“賈相慕僚翁應龍已被誅殺;廖瑩中、王庭等人自盡而死;其故交潘文卿、季可、陳堅、徐卿孫等人皆被彈劾下獄。
最無恥者,莫過方回!當年賈相大勝回到臨安時,此人為了求官,連獻十首詩詞於賈相,但賈相未予理睬。結果,這廝如今又上了‘十可斬之疏’,請宋廷斬殺賈相。
朝中諸臣,請誅賈相者無數。不僅有新任權兵部尚書高斯得,也有深受賈相提攜之恩的陳宜中!
這些人,倒是精通避坑落井之術!”
伍及咬牙切齒地說著。
陳宜中出身寒門,在太學時曾與同學黃鏞等六人聯名上書攻擊丁大全,被取消太學生資格而發配地方,因而譽為“六君子”。賈似道為相之後,為其爭取到免省試而赴考的資格。
陳宜中在高中進士之後,得到賈似道的關照而仕途大順、青雲直上,被視為賈似道之後的下一任首輔人選。
但是賈似道一出事,最先要求誅殺賈似道的,卻偏偏是陳宜中。
不過,也許不能怪陳宜中。他要不擺出這個鮮明的態度,也得不到右相之職。
而且,宋國敗於元軍,總得有一個人出來承擔責任。這個人自然不可能是已經去世的宋度宗,必須隻能是賈似道!
就連曾被賈似道視若心腹的文天祥,都在勤王臨安的路上,發出感歎:“鄂渚之戰何勇也,魯港之遁何衰也!人心已去,國事瓦解。當是時,須豪傑拔起。首禍之權奸無求禍之理,哀哉!”
世上之人,本就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者多,更何況在此大廈將傾人心惶惶之時。
對於伍及隱藏於心的滿腔憤怒,趙權自然可以理解。
若說對賈氏父子最了解的人,便是伍及了。
在伍及看來,從賈似道父親賈赦堅守淮東抵抗金兵,到賈似道曾經在鄂州大敗忽必烈,並取得宋蒙大戰之勝。說他們父子對宋國“忠心耿耿”,絲毫也不為過。
但是,自賈似道登上相位之後,先以“打算法”清除了一大批軍中貪財之人;又以“公田法”見罪於朝堂諸公,還得罪了權勢滔天的榮王趙與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