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權兩手一攤,“你們家榮王,如此口氣!估計也是被張易指使,跳出來惡心咱們。這且不論,諸位以為,咱們可以先往臨安裏送去十萬石糧食嗎?”
所有人都默默地搖了搖頭。
十萬石糧食,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一旦進了臨安,估計一粒米都不會落在臨安普通百姓的口中。
單單十萬城守軍,一個月就得消耗糧食六萬石。
而且,以大權國的糧食儲備,應付湧入福建的江西百姓還不成問題,同時再向臨安供應近百萬人之需,絕非一件輕鬆之事。
好在江西一把火燒了許多地方的麥田之後,讓元軍軍心大亂,匆忙撤軍之際也放棄了對其他地方糧食的收割。
因此,隻要再緩過半個月時光,秋收之後,糧食問題終究也不會成為大問題。
“糧食正在調集,但是哪怕現在有十萬石糧,我也不同意直接送進臨安。”陳耀起身說道。
“老規矩,我會讓臨安城的密諜,告訴臨安的百姓。願意離開臨安,咱們盡力安置,起碼會保證他們平安熬到臨安城被平定的那一天。
出不了城,他們自己想辦法。
或者他們就得為了自己活下去而拚殺,或者,等死!”
在座者,如今都算是殺伐果斷之人,隻是能以這般近乎冷漠無情的態度對待臨安百姓的,大概也隻有陳耀一個人了。
賈似道默然無語,他也明白,讓大權國軍隊犧牲大量的士卒,去攻打臨安城、解救對於大權國並不友好的臨安百姓,於情於理都難以說服別人。
趙權沉思片刻後說道:“臨安的軍事行動,以防為主,重點是截殺可能離開臨安的元軍。這事,由辛將軍負責。”
辛邦傑抱拳而應。
“臨安百姓的問題,我覺得還是參考陳耀的思路,勞煩劉先生與師先生全權打理。”
賈似道微微一怔,這是他第一次正式參與大權國的軍事行動。劉秉忠應付元國在臨安的文臣武將,而故宋降臣與臨安百姓,顯然是自己必須要麵對的麻煩。
賈似道有些頭疼,他可以想象得到,要麵對的會是一群什麼樣的臨安百姓。
因為恐懼而帶來的慌亂,因為不滿而導致的崩潰。
謾罵與責難,將會徹底淹沒自己這個以“賣國求榮”而聞名的宋國故相。所幸,國主把劉秉忠頂在自己的前麵,可以讓自己避免直接麵對憤怒者的口水。
趙權沒再管糾結之中的賈似道,把桌案上的地圖重新捋平,問道:“前方戰況如何了?”
幾個人臉色一正,聚攏而來。相對於臨安百姓的安置,如何對付正在撤退中的元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先說江淮之間的元軍。”辛邦傑開口說道:“總數不太好統治,有一定戰力的士兵不下五十萬,但若算主力部隊的話,隻有蒙軍兩千餘,漢軍五萬。”
“與之應戰的,是已經陳兵於河南南部的三萬西北野戰軍與兩萬真定軍。以及占據整個兩淮東路、正向兩淮西路推進的黃淮野戰軍與部分中原野戰國,共計三萬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