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二虎相爭(1 / 2)

擺在李淵麵前,現在有兩個選擇。

一是帶著忠於朝廷的沈光陳棱殺回江都城,擊敗逆臣宇文化及司馬德堪等人,奪回江都。其二則是他幹脆找個機會出了這江北大營,去對麵的杜伏威軍營,去投羅成。

如果皇帝沒死,李淵說不定就真要去對麵的杜伏威軍營了,畢竟皇帝那般作死,是扶不起來的。

可現在宇文化及等人卻把皇帝殺了,而陳棱他們也說願意扶皇帝靈柩返回西京。

這在李淵看來,這似乎是個機會。

隻要能離開江都這個四麵重圍的困地,回到關中也未必就沒有機會,而他現在是黃門侍郎參知政事,江都的右仆射袁充還被亂兵殺死了,左仆射蕭瑀在太原,內史侍郎來護兒在彭城。

若能攻入江都,那麼江都朝廷就是他說了算了。

隻要能回關中,一切皆有可能。

尤其是在亂世之中,關中可是個寶地,既有富饒的關中平原,又有四塞之險,是絕基的帝王基業。

要成京帝王基業,必須得有一塊龍興之地。而這塊龍興之地得滿足三個條件,首先就是能守。

如江都這樣的地方就無法守,四麵無險,所以連楊廣都想著去丹陽江寧。

但江寧雖也是數朝都城,可比起關中就差遠了。

關中有四塞之險,又處於邊角,那絕對是易守難攻的。

而除了能守,關中還能養。

能養,也是成就帝王霸業的關鍵,否則光能守又有什麼用,養不了軍,就成不了勢。關中平原,極為富饒,養兵是絕對沒問題的。

想秦漢都是立足於關中,而當年宇文泰等人據關中一隅,卻硬生生的最後反開創了西魏北周大隋三朝。

能守,能養。

還得能出。

而關中也同樣符合這一點。

既能守的住,也能打的出去。

真正說能守能養的最佳之地,其實是蜀中,蜀中才是真正好守又好養的地方,可蜀中卻難出。

蜀道難,所以別人難以進攻他,他也同樣難以出擊別人,正因此,蜀地在亂世之中,極易成就割據勢力,卻極難出蜀一統天下,正因如此。哪怕三國之時,蜀漢文臣猛將幹雲,最終也是被魏滅亡。

河東之地則是能養好出也好守,可在守這方麵又相對關中差了此地,且河東麵臨著關中、河南、河北三麵夾擊,甚至還有北方的草原胡人,因此河東是個四戰之地,很能積聚實力。

與之相比。

李淵覺得羅成的根據之地遼東,其實很差。

遼東可守可攻,但難養。

因為遼東人口太少,到現在也才百來萬人口,還是把奴隸都算上去。這麼點人口基數,就意味著羅成難以養出太多兵來。

畢竟正常養一兵起碼得二十個農夫。

養十萬兵,就得二百萬農夫,而二百萬並不指人口,而是指丁男農夫,這意味著得有四五百萬甚至是七八百萬人口才供的起十萬之兵。

眼下羅成還沒入關打仗,所以這方麵倒還體現不出多少問題。

如果他入關做戰,且不能迅速奪取中原,一旦陷入僵硬,則這就會成為致命的問題。

李淵想起,當年宇文泰隨著侯莫陳入關平叛,結果最後卻據關中自立,然後反奪取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