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衝天香陣透長安(1 / 2)

五月中,皇帝過潼關。

皇帝騎馬策立潼關塬上,看著不遠處的黃河濤濤流水,十分感慨。此處控扼晉陝豫三地要衝之處,形勢險要,南有秦嶺,北有黃河。

渭、洛二河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

“陛下,塬下是正在修建的新關,待新關修城,潼關防禦更加堅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潼關現在有兩座關城,東漢末,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於建安元年(196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穀關。

漢的潼關城是建立在黃河南麵的塬上,塬是黃土地帶特有的地形,高高突起,周邊有溝穀,使得塬如平台。

漢潼關建在塬上,皆因當時通往關中之路,必經塬上。

不過塬東南有一條禁穀小道,路雖小且險,但也能通關中,於是後來朝廷便將這條穀立為禁穀,不得通行,為防禦,又於穀中修十二連城。

不過黃河的特征就是變化無常,攜帶著大量的泥沙。

漢時潼關北的黃河南岸是陡峭崖壁,可到了隋朝時,南岸卻已經衝積出了大片的河灘地,因此就使得進入關中有了一條新的道路,還不必翻越塬上。

因此,隋朝時便在靠近河岸的塬邊,又修了一座新潼關城。

但畢竟這座關城還是修建在塬上,雖有居高臨下之勢,但並沒能直接攔住黃河南岸道路。

故此,現在朝廷決定在隋潼關之北,直接在塬下的黃河南岸河邊,修一道關城,北接黃河入水,南接塬上,直接把路全攔起來。

雖說眼下並非亂戰之時,但新潼關修起後,也能起到打擊走私、征收關稅、輯拿逃犯逃奴等作用。

“禁穀溝口,我們也還同時增修一座軍堡把守,塬上則保留漢潼關,改為駐軍營堡。”

羅成點了點頭,曾經號稱第一險關的潼關,在如今北方一統的情況下,其作用已經大大減少了,但依然將是晉陝豫三道交通要道,增強控製,也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過了潼關,進入關中。

車駕抵達長安城,無數軍民前來迎駕。

政事堂的宰相們提前到了長安,他們準備了一個比較隆重的入城儀式。羅成倒也配合,這是他頭一次入關中,有必要展示下朝廷的威勢和帝王的權威。

隨駕的禁軍和內軍在城外休整了三天,換上了嶄新的軍袍,擦亮的武器,連馬都刷的油亮。

入城這一天,軍容齊整,旗幟飄飄。

皇帝乘坐在十二匹馬拉的金輅上,由裴行儼與來整兩位萬人敵駕車。

羅成一身金盔金甲,有如天神,他一出現,無數長安軍民齊聲歡呼,一起歡呼慶賀這位戰神天子的到來。

朱雀大街很寬,足有五十丈寬。

一支支禁軍精銳兵馬,雄糾糾的從大街上開過,大街兩側圍滿是軍民百姓,大家翹首墊足觀看,無不漬漬驚歎。

一路進入太極宮中。

一入皇宮,羅成便下詔,長安太極宮以及關中諸行宮中的宮女,年滿二十五歲的統統放還,若是家鄉已無家人的,可由朝廷做媒,配給禁軍將士。而年滿五十的宮人,也放出宮,於宮外建起一個養老院,供養這些年邁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