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接著兩人的話題立馬就轉移到了梁奕的身上。
“小子,你快給老夫說一說梁大人是否真的就如同傳言的那般模樣和脾氣,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之前那些傳言無論怎麼說都是傳出來的,真正見過梁大人的又有幾個,所以那些話都是可以不必當真的,而你今日可是真的見到了,肯定是不會有假的。”
教書先生是非常急迫的想要知道真相。
對於梁奕,在西州城有著非常多的傳言。
第一種就是覺得他靠的是自己夫人的身份和地位,在兩人成婚之後劉雨的身份自然就不再是秘密,都知道她乃是當今皇後的義妹,有了這層身份梁奕入贅到劉家之後,有了宮中那位的幫忙,飛黃騰達還不是遲早的事情。
第二種就是認為梁奕是某位大臣或者是武將的私生子,因為身份的原因一直待在西州這個地方,直到時機成熟之後就給他提供了很多的幫助,加上家裏人的幫助做到這個位置同樣是可能的。
除了這兩種當然還有其他的傳言流出來,隻不過在教書先生和仁治兩人看來,都是非常不靠譜的,縱觀梁奕的成長史就能夠看出這兩者都是可以推翻的。
梁奕在不認識劉雨之前隻是一個四處漂泊的浪子而已,而劉家在西州的確是最有名望的,但是也沒有到皇後都會全力幫助的地步,如果真要幫助的話早就已經出手了,加上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就是皇後都不敢做的這麼明顯,那樣的話董高逸早就已經出手扼製這個勢頭。
再說第二種,在南齊朝的正三品以上的文官和武官裏麵,沒有一個是姓梁的,再說真要幫助自己的兒子肯定也是幫助親生兒子,私生子不會有這樣的待遇,而且就算是真的,難道不會有人出來阻止和調查嗎?估計早就已經徹底的敗露,所以都是不相信的,但是他們也不會有機會見麵,也就沒有辦法追求這個真相。
所以教書先生才會如此著急的想要知道梁奕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先生又何必這般的著急,梁大人的確不像是傳言中的那樣,其實從學生我第一眼看見的時候,腦海裏還真的湧現出一個想法,那就是之前那些傳言難道是真的,因為看上去實在不像是一個正二品的官員,年齡甚至比我都要小,單單從麵貌上麵來看還以為是某世家的公子哥這一類的,誰會將他和一個正二品的朝廷大臣聯係在一起。”
“但是後麵在商議十陵縣事情的時候,我才知道那些想法都是極其可笑的,想來之所以會有那些誇大其詞的傳言,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根本沒有機會真的和梁大人見上一麵,等真正的見麵之後那些想法隻會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那舉手投足之間的氣勢是明顯存在的,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夠模仿出來的,可以說在見過的這麼多官員裏麵,有這般氣勢的還是頭一次見到。”
聽到這裏教書先生也有些興奮的詢問道:“究竟是什麼樣的氣勢,能不能說的清楚一點兒。”
仁治知道自己說的有些太籠統,是因為今日見過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感覺,但是教書先生並沒有真的見到,所以對於這樣的描述是沒有絲毫代入感的。
“先生,那我就換一種說話,想當初你應該有幸見到過應天府的知府大人。”
“這是自然,雖然我的能耐不大,但是科考也是參與過的,倒是見過知府大人幾麵,印象最深的當屬那次去見一個我的學生,有過正麵的接觸,你說的那種上位者的氣勢倒是有過感覺,隻是不太明白而已,你也應該知道應天府的知府是沒有辦法和梁大人相比較的。”
他這話沒有絲毫要貶低應天知府從而提高梁奕的意思在裏麵。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那時候教書先生見到的應天知府已經六十多歲的年齡了,加上過度的操勞已經是垂暮的老者,身上已經沒有壯年時候的意氣風發,既然能夠近距離的接觸那肯定就是沒有防範之心的,身上的那種氣勢自然而然的就隱藏起來了,隻不過畢竟作為從二品的官員,一些神態和氣勢不是一般官員能夠比較的。
而現在的梁奕,正直三十來歲的壯年時期,各項都是最佳的狀態,加上他不僅僅是個文官,更多的是一個武將,曾經是率領著幾十萬的大軍征戰沙場,殺過的敵軍將士也是數不勝數,像這樣的武將氣勢肯定是更加的明顯,也更加的讓人覺得一種畏懼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