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驪山陵之中的血池(2 / 2)

如今九鼎安然存在,而秦半兩為天下貨幣,秦始皇根本不會幹這樣自掘墳墓的事情,秦君心裏清楚,收天下之兵,鑄金人十二,這恐怕才是最正確的解釋。

“陛下,這是兵馬俑!”蒙恬伸手指了一下,語氣之中有著自得。

如此浩大陶俑,威武霸氣,正是大秦銳士的代表。

作為一個老秦人,此刻的蒙恬感覺到了極大地榮耀,畢竟大秦繁華至此,也有他的一部分功勞。

望著兵馬俑,秦君心底也有一絲豪氣。

他對於秦始皇的崇拜又多了一絲。

他記得有一句詩這樣寫西楚霸王:生為人傑,死為鬼雄,若是放在始皇帝身上,則是生為人皇,死為鬼帝。

望著展現大秦銳士無敵之姿的兵馬俑,秦君心下念頭閃爍,他清楚這是一種進步,在這之前,是人殉。

人殉是伴隨原始公有製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隸製建立而盛行的一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製度。

人殉最興盛的時代是殷商時期,商代貴族大墓中都有殉人。

崛起於山東的商族,他們擅長鑄造青銅器,更喜歡殺人,以至於青銅器往往與鮮血更配。

在這之後,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訓,強調明德保民。於是有了周禮的誕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製。

秦君心裏清楚,這是貴族的心並沒有變,隻是因為戰爭死了太多人,需要休養生息。

春秋無義戰,人殉複燃。

但是由於戰國時期,列國爭霸,對於人口極為的重視,諸侯各國先後廢止了人殉製度。而大秦由於人口不足,早在獻公元年,便發布了“止從死”之令。

從此,大秦正式廢止人殉製度。

在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生了變化,出現以俑殉葬,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

“走吧!”

心中念頭掠過,秦君深深地看了一眼兵馬俑,走進了地宮深處。

因為蒙恬說十二金人在中宮。

“諾。”

........

“這是.......!”

走進地宮深處,秦君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他已經不是以前的小白,他殺的人已經不少了。

就算是如此,秦君依舊是沒能控製住自己內心的震撼,以至於臉色蒼白,全無人色。

在地宮的中心,是一片巨大的血池。

池中,巨大的金人麵目猙獰,是一個個怪人,血池之中平靜如水,一片死寂。

“陛下,這是人血?”伏念驚嚇出聲,忍不住朝著秦君,道。

見到伏念驚呼,神色近乎於震撼,蒙恬心知不好,連忙,道:“伏念閣主,這是萬靈之血,不是人血!”

“都是大秦子民,豈能濫殺無辜,你也在鹹陽待了這麼久,相比於山東,關中秦法森嚴更甚三分!”

“呼.......!”

空氣之中也是血腥味,秦君目光幽深,他心裏清楚,既然是萬靈之血,其中必然有人血。大秦帝國統一中原,六國遺族除了逃逸的那一些人,公主妃子納入了秦宮,但是其他男丁隻怕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