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秦君心態的變化 (求推薦,求收藏,求五星好評)(1 / 2)

手握青銅鼎,盛產血色漿液。

秦君對於敵人死亡看的極淡,畢竟不管是死還是活,都算是為他的大業盡一份力。

所以,生死勿論。

這便是秦君此刻的心態。

這是來到大秦這麼久,秦君心態的變化。

越是了解,秦君就覺得始皇帝有些心慈手軟了。

亦或者,始皇帝對於大秦帝國的文化帶有深深地自卑感,才會讓六國遺族囂張的活在大秦帝國之上,為所欲為。

.......

心中念頭閃爍,秦君飲下一杯血色漿液,對著伏念等人一笑,唇齒間掠過一抹森白:“隻要不將人族一起殺絕,人族終究不會滅絕。”

“朕有無窮壽命,等得起——!”

這一刻,眾人皆驚。

秦君此言殺氣逼人,這根本就是打算視天下蒼生如草芥。

伏念心念閃動,對著秦君肅然一躬,道:“陛下,天下蒼生,是霸業的一部分,臣以為隻有善待天下蒼生,才能成就無上偉業!”

“天下蒼生,自然需要朕去善待!”

秦君長身而起,對著伏念:“但是,朕隻會善待心向大秦的百姓,而不是反賊——!”

這一刻,秦君決心若鐵,不是一個伏念就能夠改變的。

他心裏比任何人都清楚,崛起於西陲之地的大秦,曾因野蠻落後,備受關中各國的歧視。

商鞅的到來,讓大秦不到二十年崛起,成為一個不可小覷的強國,但是商鞅為主導的法家學說,隻是為了戰爭而服務的富國強兵之法。

在這之後,整個大秦崇尚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但是在戰國末期,山東六國都已經形成了以儒家以禮為核心的齊魯文化。以及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粗獷豪邁的燕趙文化。以及南方尚巫鬼,奔放浪漫的楚文化。

強大的秦國,從不缺乏能征善戰的勇士,精通法令的官吏,勤勞樸實的農民,但是大秦從未出現一個令人矚目的學者。

當時,始皇帝意識到文化才是統一人心的根本時,在他的麵前擺著兩條路,一是以皇帝的權威,用武力徹底摧毀六國文化根基。

二是接受東方文化,並進而發展成一個專屬於秦的文化體係。

心中念頭翻滾,秦君清楚,始皇帝沒有回避秦與六國文化的差距,他接納了六國文化,並且給於充分尊重。

當初的始皇帝,以一種近乎於謙卑的態度,給予六國文化近乎最大的包容與吸納,甚至於為了贏得這些六國學者的青昧,始皇帝將大秦帝國一直堅持的法家製度都做出了改變。

但是,始皇帝做出了如此種種的妥協,讓山東六國學者以及遺民以為始皇帝好欺負,反秦勢力層出不窮。

而山東學者自命清高,根本看不上大秦。

當初就連孔夫子都不願入秦,更談其他。

逼不得已之下,始皇帝不得不焚書抗儒,大借術士之名,將大秦之中的儒家勢力重創。

正因為,秦君知曉山東六國遺族以及諸子百家不可能放下偏見,真心向秦,所以,秦君決定秉承始皇帝之策。

不能為大秦所用,不能俯首稱臣,那殺無赦——!